琺瑯彩的歷史文化動聽 價值也是那麼驚人

自從元代景德鎮燒製官窯瓷器以來,宮廷所有制瓷事宜,都由景德鎮官窯獨立完成。然而至清朝康熙時期,為了便於研製琺琅彩瓷,康熙帝下令更改了宮中幾百年的慣例,將琺琅彩瓷的燒胎與燒彩分兩地進行。

瓷胎畫琺琅是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琅作琺琅彩瓷(20張)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

琺琅彩的歷史文化動聽 價值也是那麼驚人

18319055762

明代嘉靖三十年(1551年),當葡萄牙軍隊的隆隆炮聲趕走了澳門海域的海盜,並將之佔為己有之後,從此西方傳教士便敲開了中國大門。康熙即位時全國天主教徒已達20萬人,比明末增加了5萬多人。隨著大批傳教士和商人湧人中國,西方的宗教、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學,醫學、音樂、繪畫以及各類工藝關術品也紛紛傳入中國,對中國社會產生極大影響。面對這股來勢洶湧的西學傳人之風,康熙帝經過審時度勢的研究後,決定對外來文化採取既不排斥,也不盲目推崇的態度,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並利用傳教士的技藝,支持他們從事有益於中國文化發展的學米交流。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諸如銅胎畫琺琅器、望遠鏡、鐘錶、洋酒、油畫、鼻菸壺等物品,就在康熙時進人紫禁城宮殿。一位法國傳教士洪若在康熙二十六年寫信回法國,要求以“畫琺琅器作為蹭送官員的禮物”,並堅持不要裸體畫,只要求小件珍玩器,琺琅釉是人類文化史上最早出現的裝飾釉之一。

琺琅彩的歷史文化動聽 價值也是那麼驚人

傳說很有味道,但琺琅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琅”。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製而成的工藝晶。清代康熙年間這種“畫琺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琅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琅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雍容華貴的琺琅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

琺琅彩的歷史文化動聽 價值也是那麼驚人

相傳歷史上在我國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產胡姓人家,世代燒瓷為生。他家的瓷製品因 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歡迎,也就驚動了官府。乾隆南巡時他的臣子將胡姓制瓷獻給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讚美。大臣想讓胡姓人進宮專為皇上和皇宮制瓷。 因為種種原因姓胡的不願意進宮,於是大臣們在宮裡特設一個窯,按照胡姓人的燒製方法燒製出了精美的琺琅彩瓷器。為了表宮裡與民間的不同,也為了顯示這種瓷器的出處,有人就將“胡”字拆開,將專為宮中燒的這種琺琅彩瓷器叫做 “古月軒”

琺琅彩的歷史文化動聽 價值也是那麼驚人

183190557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