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免押金的背后是共享经济的失败

摩拜免押金的背后是共享经济的失败

昨天互联网上传出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后的第一个大新闻,摩拜在全国百座城市开启“无门槛免押金”服务,无任何条件限制,无需信用分。

摩拜免押金的背后是共享经济的失败

其实从今年5月起,摩拜单车就已经陆续在合肥、杭州、东莞等城市实行了“无门槛免押金”服务。而此次免押金城市再次扩容,覆盖扬州、绍兴、龙岩等百座城市。

用户退押金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摩拜APP内“我的钱包”页面按照程序操作;二是在经过认证的摩拜微信、微博上留言退款。用户可随时发起退押金申请,摩拜在收到申请后会立即启动退还操作,退完押金后,不影响用户骑行。

从摩拜被美团收购至今,经过近一个多月内部调整后,新的管理层重新开始了对共享单车进行布局,免押金服务很明显是面对现在越做越好的哈罗单车。背靠美团庞大的资本体量,摩拜才能做出这样的决策,若是当初就选择这样的决策,摩拜在共享单车市场的占有量不止如此,但当时的经济条件使得摩拜也不可能做出免押金的决策。

回顾共享单车的历史拐点,挪用用户押金几乎成了各家公司的通病,非如此不能缓解烧钱带来的现金流高度紧张。那之后,小蓝单车倒下了,小黄车ofo与滴滴的对控制权展开了争夺。被美团收购前,摩拜也是很久没有融资的消息传出。对于当时共享单车市场的“玩家”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在市场“钱荒”来袭的大环境下,尽快找到接下来的活命钱,或者直接为公司的股东和创始团队找到条出路。

当时的市场环境,对摩拜而言是没得选择的。在阿巴 5 亿美元并购饿了么后,一场围绕着新零售与线下商业的升级版对决不可避免:在这场对决中,美团站到了腾讯的前线,如果腾讯需要毕其功于一役支持一家公司的话,它毫无疑问地是体量够大、发展够猛且尚未上市的美团,而在商业上已捉襟见肘但仍拥有入口和流量价值的摩拜单车,最适合的出路就是被美团收购。

任何其它选择都是次要和不安全的选择:滴滴与美团已成水火,滴滴在ofo的交易上也与阿里巴巴过从甚密;而软银——它在资本运作的谱系中,显而易见与阿里的渊源更深。市场已然如此,已经不是创业公司可以玩的游戏了,最后都可以直接上升到网络巨头的直接对抗,腾讯和阿里的身影若隐若现。没有这些巨头的支持,独角兽企业是很难存活的。

摩拜免押金的背后是共享经济的失败

为什么理论上美好的共享经济,现实中会如此不堪呢?

美国学者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说过,共享经济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过剩产能、人人参与和共享平台。他还着重强调很多人忽略了共享经济需要严格的成本核算和苛刻的技术支撑,确保边际成本最后几乎为零。

但是,共享经济在中国,几乎不是过剩资源的再利用,而是对新资源的租用,共享单车市场一边是垃圾成堆无人处理的废弃单车,一边是单车公司不断的订车单。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的共享经济没有建立在符合经济规律的轨道上,走的还是烧钱圈地的老路,公司本身并不挣钱,业务也不能盈利,却指望着携海量用户资源换来巨额商业价值。

一方面是商业模式不成熟,一方面是给定的市场背景上,商业巨头剑拔弩张,想要活下去的独角兽,除了被收购以外,视乎很难有其它出路,悲哀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