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市场或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

6月14日,湖北省武汉市公布了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摩拜77.31分、OFO67.56分、哈罗单车66.50分,三家均未超过80分。根据评估结果,武汉市决定以考核结果为基数进行分批实施调减:摩拜调减4.55万、OFO调减5万、哈罗调减5.45万。

共享单车市场或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

这一次举动让共享单车又一次聚焦在炙热的聚光灯下,同时伴随着对于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怀疑,唱衰共享单车的势头也愈发迅猛。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从2015年的崭露头角,到2016年的资本疯狂涌入,在到2017年的第一次“洗牌”,2018年的共享单车市场成了OFO,摩拜,哈罗的“三分天下”。

这场白热化的竞争进展到了“免押大战”,先是哈罗单车推行全国范围芝麻信用免押骑行,很快摩拜单车也宣布在全国百城开启新老用户全面免押,且无任何条件限制,无需信用分。相对来说,接连取消月卡优惠以及20座城市免押金骑行的ofo劣势明显。

两年前,共享单车正式“上路”,在带起一批创业公司的同时也将所谓的“共享经济”带进大众视野。套上“共享”二字就好像走上风口,一时间似乎什么东西都能被共享了。

一般来说,共享经济指转移物品暂时使用权以获得一定报酬的经济模式,目的在于整合并利用闲置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第三方企业充当中介平台。而目前各共享单车企业将自行车划归为企业动产,相比共享经济,本质更像一种租车服务,有关部门的规范文件中也多次出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命名。

从盈利模式上,共享单车行业也仍然没有找到持续、稳定的途径。在明确租车服务的本质后,共享单车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以确定为“租金”,也就是单次骑行产生的费用。而自行车、电子锁等硬件均是企业资产,大批的车辆投放和运营维护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寻求多渠道收入是必然选择。

此前,押金的“难退还”和“被挪用”让共享单车走进了“免押金”时代。免押金已是大势所趋,而资本面对即将饱和的共享单车市场,想进入也是有心无力。

回顾此前的两年,理想中的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应该是这样的:通过前期不计成本的投放、宣传和发放补贴,增加用户对这一出行方式的认知以抢占市场份额,“活到最后”的企业合并成为寡头实现盈利。类似的“戏码”也上演过很多次,只不过这次,投资人未能如愿。

目前来看,似乎没有哪一家平台占据绝对的优势,随着资本的重新入局,共享单车梯队或将迎来洗牌。摩拜单车被美团点评全资收购;哈罗单车被蚂蚁金服接连注资,成为阿里巴巴的亲儿子;坚持“保持独立运营”的ofo凭借前期积累的市场优势在“烧钱”的旋涡中苦苦挣扎。

以上两家创业公司的背后,分别站着腾讯、美团与阿里系,共享单车行业的走向也早已是巨头和资本的力量角逐。目前来看,似乎没有哪一家平台占据绝对的优势,随着资本的重新入局,共享单车梯队或将迎来洗牌。资本砸出来的“烧钱热”,只能推动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归根结底,共享单车平台争夺的核心还是用户。当价格优势消失,单车平台还是应该深耕用户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