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全景邵原: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

「全域旅游」全景邵原: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

“邵原镇坚持打造特色,按照“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品牌共塑,实现邵原镇景区化打造。”邵原镇党委书记王伟国说。

「全域旅游」全景邵原: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

王伟国说,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邵原镇最先感受到经济转型带来的“镇痛”。他们邀请多家旅游设计公司对全镇全域旅游、沿黄区域、黄楝树综合服务区等进行规划设计。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规划、研讨、论证,最终《邵原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娲皇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及核心节点详细规划》《邵原镇沿黄区域旅游总体规划》《黄楝树旅游服务基地详细规划》于2015年通过专家评审。至此,邵原镇率先在全市完成镇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邵原镇旅游中长期发展绘制了蓝图。邵原镇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坚持打造特色,提出了“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全域旅游」全景邵原: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

“一心”即将镇区打造成旅游集散中心。“一轴”即依托邵吉线改造,规划建设黄楝树-镇区-南部的旅游南北大通道,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主轴线。“两翼”即将东阳河沿线美丽乡村游、沿黄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两翼。“三节点”即高标准打造黄楝树村、花园村、唐山村三个旅游服务基地。黄楝树村以度假、疗养、健身为主体,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花园村-双房村依托娲皇山景区,开发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唐山村依托欢乐谷,打造游客服务基地。

「全域旅游」全景邵原: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

叫响品牌,推动全域旅游全面开花。邵原镇借助特色资源,主打生态牌、文化牌、养生牌、农事牌和户外牌,实现以点带面、线面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打好文化牌。连年举办中国女娲文化旅游节,打造民间祭祀、寻根问祖、神话演绎等文化旅游产品;借助丰富的非遗文化,设计面塑、织布、花柿、剪纸等游客体验活动,感受老家的味道。打好生态牌,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推介神沟红叶、银河峡谷、原始森林等优美自然风光,吸引游客登山涉奇。打好农事牌。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根据农事变化,开展“富硒农产品展销会”“富硒苹果采摘节”“富硒红薯采摘节”等特色活动,让特色各异的乡村旅游项目成为各地群众的旅游体验新选择。打好养生牌。借助原始森林天然氧吧、小沟背生态旅游区、毛田窑洞,向省内外推广健康养生最佳目的地。打好户外牌。依托劳保产业园,根据户外游客需求,加快创意设计、产品研发、宣传推广,争取打造系列户外运动产品。

「全域旅游」全景邵原: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

探索模式,助全域旅游健康发展。经过不断摸索,邵原双房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公司、农户、村集体三方合理、科学、有活力的利润分配机制,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的互利共赢。黄楝树村民依托小沟背和原始森林漂流,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是采取“村委会组织经营”模式。在村委会的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截至目前共有农家乐30家,每户每年平均有6万元收入。二是采取“承包经营”模式。将水上乐园承包给个人,可实现年收入4万元。三是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经营模式。黄楝树村成立旅游观光车协会,分别与相关景区结合,制定了详细的利润分配机制,截至目前共有观光车17辆,每车实现年收入4万。四是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原始森林漂流租地200亩,村民可以每年获得租金,实现了土地价值最大化。景区吸纳村民40余人到景区当服务员、安全员,实现了从农民到员工的身份转换。

「全域旅游」全景邵原: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

同时,邵原镇积极采取“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与旅游业高度融合。围绕富硒农副产品,做好“富硒邵州”大文章,富硒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000亩,富硒苹果、富硒小米、富硒红薯等成为邵原新的靓丽名片。史家腰村、唐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而受益。

「全域旅游」全景邵原:一心一轴两翼三节点

王伟国对邵原2018年全域旅游发展也胸有成竹:2018年,邵原镇将与小沟背、娲皇谷、杏树洼、神沟、樊梨花山寨等多个景点结合,春天举行山花节、女娲文化旅游节、徒步大赛等;夏天举行登山节、泼水节、山地自行车赛等;秋天举行以富硒农产品为主题的富硒农副产品展销会、南瓜节、唐山红薯节,以红叶为主题的神沟红叶节等;冬天举行冰瀑节和民俗文化节等,争取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看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