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這段時間,一位網友,肯定也是一位戰友,在一篇文章後留言,說的是現在領導心中關於幹部能力素質的一個排序,雖然看起來有點讓人不舒服,但是細細想來卻是很真實。

這位網友說,在很多領導,主要是基層野戰部隊的領導心中,一個單位幹部能力素質的綜合排名是:戰士提幹的幹部、戰士考學的幹部、指揮類院校幹部、其他軍事院校幹部、國防生、特招入伍的幹部。不知道大家看後有什麼感想,自己覺得是這樣的。

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同樣是一年畢業的排長,戰士出身的適應部隊快,適應角色快,得到領導認同的也快。單位就有這樣的例子。同樣是同一年畢業報到的幹部,一個戰士提幹的幹部,工作不到兩年就提升為副連長,同時被借調到軍務部門工作。幹了沒幾年,就提升為連主官了。

而同時的一位本科排長,無論是提升副連的時間還是被機關選擇的機會,都比提幹的排長慢。一位領導曾經說過,戰士提幹的幹部,瞭解部隊,能力素質過硬,所以值得信賴。而其他的幹部,不瞭解部隊,能力素質還有待提升,自然暫時不能信賴,進步慢一點也是正常的。

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也有戰友不服氣,說你看雖然戰士提幹的幹部在營級之前都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快的,但是到了營級之後,就顯示出了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弱勢,所以現在中高級幹部之中,戰士提幹的就越來越少。說的也是一個現實。

但是我們卻不能否認,對於大多數的基層幹部,特別是野戰部隊的基層幹部來說,營級,或者說副營基本上就是一個坎了,或者說是一個最終目標了。不是說沒機會再往上走,而是到了這個職務的幹部,基本上也就三十四五,成家立業了,很多人即使有機會進步,也不一定願意而會選擇轉業退役。

所以,對於大多數的幹部來說,營級之前的過程就是我們軍旅生涯的全部。而在這段時間裡,戰士提幹、考學的幹部,很多時候明顯還是快一點的。

按理說,經過正規院校培養的幹部,理論上從知識結構、思維層次、經歷能力等方面來說,是應該比其他結構的幹部要好一點的,應該是最應該得到各級領導機關的認可的。

但是在基層部隊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倒掛現象?而很多四加一和國防生幹部,以及特招的幹部,為什麼不受領導和基層部隊的待見,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比方說,吃苦能力方面,比方說熟悉部隊方面,比方說人生經歷方面等等。而其中,對部隊是否瞭解,是否瞭解真實的部隊並做足了功課,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院校和部隊的脫節,是一個重要原因。

基層部隊啥樣?學員不知道,學校沒有說。其實除了戰士提幹的幹部,其他人在到部隊工作之前,對部隊肯定是有一定的瞭解,但這些瞭解也是表面的、膚淺的,很多時候是通過類似於影視劇、書籍知道的。

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因為宣傳教育的原因,影視劇裡的基層部隊都是很不錯的,這讓很多學員在報到之前產生了很多的希望和幻想,但是真正開始接觸真實的基層生活的時候,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和自己理想中的部隊,理想中的工作狀態有著很大的差別。

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在院校積累的知識和能力,其實和基層部隊的要求有點偏了遠了,沒有做到無縫連接。

於是,大家就要從頭學起,從頭做起,自然從進度和質量來說,和那些戰士出生的幹部是沒法比的,也會落後的。

而正是這種現象,逐漸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印象,甚至很多領導和機關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四加一或者國防生幹部,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院校的初衷,似乎只是為了讓大家畢業,培養合格的學員而不是指揮員。而現在院校學習期間,更多的關注的是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對於部隊的適應和熟悉則不是重要工作。

雖然很多時候一些院校也會組織學員到各單位去實習鍛鍊,但是由於時間短、瞭解少以及部隊工作忙等原因,這些實習的效果往往打了折扣,瞭解的事情也只是很淺很少的。

記得有一年到某院校學習,這是一所級別很高的院校。我和幾個來自野戰部隊的幹部就發現,院校的培養方式和部隊的工作方式嚴重脫節。

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比方說,很多官兵吐槽的部隊打掃衛生這樣的事情,這個院校安排的是物業開著清掃機去打掃,而學員們是不需要自己打掃的。記得自己上軍校的時候,為了能打掃乾淨冬青樹下的落葉,我們都是鑽到樹底下用掃把掃,用手挖。

而每天下午體能訓練的時候,總能看到一些學員拿著攝像機、相機在那拍攝,其餘訓練的人也是懶懶散散,絲毫沒有部隊那種熱火朝天的訓練場面,這種訓練其實和散步、健身沒啥區別。

排長連長都是要組織訓練的,如果自己都是這樣訓練,試問又怎能指望帶好別人,被大家所接受呢?而很多學院心中,把自己定義為大學生,而不是未來的指揮員、帶兵人。

因為缺乏瞭解,不知道差距,自然就容易出現落差,不受待見也是理所當然。曾經我們路過某院校的醫務室,裡面有一個輸液的房子。我們發現,幾乎每次過去,都能看到一男一女兩個學員在那裡輸液,一個是病人,一個是陪同的。

我們看後直搖頭,習慣了這種工作方式,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真嚐到了基層那種艱苦,可以說看不到女同志的地方,或者長時間遠離自己的女友,這些學員們又該如何去適應去改變呢?

不瞭解部隊,不體現真正的生活,不按照部隊的管理方式去訓練和教育,自然從這裡畢業的排長們就很難一下子適應溶於部隊,得到各級的認可。而其中的落差和後悔,也導致了一些悲劇和難題的發生。

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所以回到那個領導的排名,雖然這個排名不一定很科學全面,也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卻能反映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反思。

院校學習,是一個普通青年向合格指揮員的轉變過程。該以什麼樣的思路去安排?個人認為需要讓學員們瞭解一個真實的軍營,瞭解真實的軍營的工作生活方式,並按照部隊的要求和方式去管理施行。這樣可能會更好。不能有一種我培訓我的,畢業之後就不是自己事情的想法。

而我們在培訓學習的時候,也要儘量告訴大家真實部隊的生活,包括其中的艱苦、磨礪、挫折、失去等等,讓大家有一個真實的思想準備,不至於有太多的思想落差。不能一味的說基層有多好,說未來有多光明,似乎理想唾手可得。

靠忽悠和隱瞞得到的熱情,最終也會被現實的殘酷無情擊破。與其這樣,不如提前告訴他們可能更好。

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還有我們的影視劇,請多一些類似於《士兵突擊》這樣的作品,少一些類似於《青春集結號》這樣的青春軍旅偶像劇。那樣的軍營是不真實的,也是不可能真實的。如果軍營都是這樣,那就壞了。

我不是說所有的院校都是這樣,但是這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院校不僅僅是教授大家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貼近基層、瞭解基層的地方。如果兩者是兩張皮,最終受傷的只是我們的學員,我們的部隊,我們的建設。

國防生僅第五?來了,領導心中6類幹部能力排序

一個排名的次序說明不了什麼,但是也能啟示一些東西。無論是戰士提幹還是四年院校,無論是指揮類還是技術類,無論是國防生還是四加一,其實都是我們部隊建設的主體和骨幹力量。

但是大家卻在畢業報到之時就出現了時差和距離,其實這不應該,也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補救。

希望每個學員畢業報到的時候,心裡手裡能都有一本關於基層部隊的使用說明書,早日在部隊一展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