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豬肉受阻:並不是2018年豬市第二個利好

按照今年的行情,國家1萬噸收儲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我們只能期待政府的二次收儲,本人預計在4月份進行。而昨天, 全網都在報道中國對美國豬肉及肉製品增加25%關稅,此消息是否有利中國豬市?

進口豬肉受阻:並不是2018年豬市第二個利好

1、從美國豬肉進口量少之又少

大家談到進口肉首先想到美國,尤其是在雙匯收購史密斯菲德爾之後,其實美國並不是中國進口豬肉的第一大國,而雙匯推出的很多肉製品也是通過引進史密斯菲德爾的加工工藝而推出的高端食品。我不為什麼企業辯解,就進口肉對豬價的影響,我認為在2017年以來已經越來越小,但是在2016年某些時期的確發揮重大影響,而當下企業自發的進口數量少之又少,即使中國實行這一關稅政策,短期內對市場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這是一個家假利好消息。我為什麼這麼寫,希望大家能夠迴歸到供需關係的本質上。當一個市場因素或政策對供需關係影響很小時,那麼他對豬價的影響就很小。

進口豬肉受阻:並不是2018年豬市第二個利好

2、玉米、大豆的進口是否會受到影響?

我們雖然沒有看到對進口飼料原料尤其是豆粕和玉米增加關稅,但我們知道豆粕目前高度依賴美國大豆,而美國大豆也主要出口到中國,中國從美國進口玉米量也不在少數。中美兩國在玉米貿易上主要焦點是什麼?是轉基因。前段時間政府曾經推掉一批轉基因玉米;這也影響了中國玉米價格。對於豆粕來說,更是看外盤和國際豆粕期貨價格。中美貿易戰升級,如果擴大到玉米和豆粕,那可能增加飼料成本。

進口豬肉受阻:並不是2018年豬市第二個利好

3、中國豬市供求關係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討論豬價漲跌,必須迴歸到供需關係上來,中國豬市是高度分散的市場,養豬場有幾千萬家,屠宰場有上萬家,更有數不清楚的經紀人和中介;在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裡,很難有某些企業可以操作豬價,市場走勢更多是符合市場規律,在供應大於需求,豬價下跌,在需求大於供應,豬價上漲。所以,我們討論任何因素對豬價的影響,一定要看供需關係。而本質是什麼?是能繁母豬數與所產仔豬數問題。這是我們必須關注的焦點。

進口豬肉受阻:並不是2018年豬市第二個利好

4. 警惕今年的節日效應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豬價低谷期一定要警惕節日效應,為什麼這麼說,大家去看2014年豬市,每個節日都很慘,因為供應整體是過剩的,而節日期間需求提升是有限的,當更多人寄託節日效應的時,反而在節日期間出現了集中出欄。今年行情,我覺得應該是自打自的算盤,計算在什麼節點,什麼體重下出欄, 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