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元,7大措施,北京150家實體書店將獲扶持

日前,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以大型書店為骨幹,打造一區一書城的綜合文化體驗中心;以特色書店為依託,打造重點街區標誌性文化品牌;以社區書店為抓手,打造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的發展目標。據悉,2018年北京實體書店扶持資金5000萬元,近150家實體書店將獲扶持,扶持項目徵集工作已經啟動。

5000万元,7大措施,北京150家实体书店将获扶持

從2016年北京實施實體書店扶持政策以來,北京每年投入1800萬元扶持實體書店,每年扶持70多家。《實施意見》提出,北京市下一步將把實體書店納入首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全市綜合性規劃和專項規劃中將對實體書店的配套建設提出要求,並鼓勵在繁華街道等重點區域的明顯位置引入特色書店,支持實體書店“露出來、亮起來”。

北京市將大力推動實體書店轉型升級,從單純的出版物銷售商向兼具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角色轉變,同時還將倡導書店建立總編輯制度,把關內容的同時發揮其選書薦書功能,推介優秀出版物,引領讀者健康科學閱讀。《實施意見》還重點鼓勵實體書店跨界融合發展,通過“書店+設計”“書店+文創”等模式,打造有特色、聚人氣的特色文化空間。倡導書店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手段創新經營業態,推進數字化升級改造,打造新一代“智慧書城”。支持實體書店拓展網絡發行業務,實現線上線下經營業務互動協同發展,支持網上書店開設實體書店,建立閱讀體驗互動中心。

對於目前實體書店普遍存在的經營場所難題,《實施意見》鼓勵利用騰退空間、閒置的公共場所開辦實體書店,支持館店合作、廠店合作,鼓勵房地產、綜合性商業機構等企業為實體書店提供免租金或低租金的經營場所。

5000万元,7大措施,北京150家实体书店将获扶持

據介紹,北京市將綜合運用金融財政政策給予書店扶持,一方面積極落實相關稅收優惠和減免稅政策,另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實體書店建設,對符合功能定位和區域佈局的特色書店和社區書店房屋租金予以補貼,對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予以獎勵。具體為:對大型現代化書店建設項目,可從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中安排資金給予補貼;對符合功能定位和區域佈局的特色書店和社區書店給予房屋租金補貼;對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給予獎勵;對實體書店的公益性文化活動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給予支持。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0年,北京將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發行體系,為廣大讀者提供舒適、時尚、高雅、智能的閱讀空間,全面提升首都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政策解讀

□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

為貫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戰略部署,落實中宣部等11部委《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區建設,促進首都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市場繁榮,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北京市政府近日製定下發了《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現將《實施意見》的基本精神與具體政策解讀如下:

一、指導思想、發展目標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立足於首都定位,滿足美好生活需求。強調要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特別是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定位,謀劃實體書店的發展;目的就是要通過制定扶持政策、發展實體書店,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二)基本原則。實體書店發展遵循“二個堅持一個加強”的基本原則:堅持首善標準即各項工作要確保高起點、高標準;具體實施一方面加強扶持引導,強調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和環境塑造中的主體作用,一方面堅持改革創新,通過推進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激發其自身活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以大型書城為骨幹、特色書店為依託、社區書店為抓手,建立起佈局合理、層次分明、特色濃郁、多業融合、遍佈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其中:

1. 一區一書城

以大型書店為骨幹,打造“一區一書城”的綜合文化體驗中心,到2020年,北京市所屬16區,每區保證有一傢俱有綜合文化服務功能、在本區域內具有文化地標意義的大型書城。

2. 200家標誌性特色書店

到2020年,在重點街區、人口密集區和新建居民區,以及企事業單位集中的科技園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包括改造和新建)200家標誌性特色書店。特別鼓勵在繁華街道等重點區域的明顯位置引入特色書店,支持這些特色書店“露出來、亮起來”。

3. 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體系

以社區書店為抓手,打造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同時鼓勵國有和社會資本與社區圖書館開展合作,利用現有資源創建新型閱讀空間,支持益民書屋轉型升級。

二、六大重點任務

(一)做好佈局規劃。將實體書店規劃納入首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規劃的原則一是“補短板”,要按照首都功能定位與市民實際需求,補齊實體書店建設的明顯短板;二是“創品牌”,而且要“露出來、亮起來”,露出來就是要鼓勵在繁華街道等重點區域的明顯位置建設特色書店,亮起來就是要讓書店成為北京閱讀的閃亮名片,特別是成為居民夜間閱讀的重要場所;三是要“惠民生”,加強校園、農村圖書發行網點建設。

(二)發展特色書店。目前書店行業發展呈現出融合發展的趨勢,要倡導建設、鼓勵發展各類具有內容專業特色、服務品牌特色和裝飾風格特色的實體書店,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如書店+設計、旅遊、文創等具體模式,打造“有特色、聚人氣”的特色文化空間。

(三)提供公共服務。核心是推動實體書店的功能從單純圖書銷售功能向兼具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角色轉變,鼓勵其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品牌公共文化活動,舉辦和參加公益性文化活動,引導實體書店適應文化消費升級,建設綜合性文化體驗消費中心和優質閱讀空間。

(四)倡導建立總編輯制度。圖書作為內容產品,具有顯著的文化特殊性,要全面倡導國有書店、鼓勵社會辦書店建立總編輯制度,做到“有把關、保品質”,在保障導向安全的基礎上引導閱讀風氣。

(五)推動融合發展。推動實體書店升級改造,倡導書店推動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發展,特別是鼓勵網上書店開設實體書店,建立閱讀體驗互動中心,對於網上書店建立的線下體驗店,視同為實體書店。

(六)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倡導實體書店提升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大數據綜合服務系統、智慧書城等手段,提升信息化水平,實現產品與服務升級。

三、七大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建立支持實體書店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同時,一方面,將實體書店建設納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工作督查考核範疇;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或者中介機構,監測實體書店建設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實現動態評估,並向社會通報,接受社會的監督評價。

(二)保障經營空間。鼓勵利用騰退空間、老舊廠房、閒置的公共場所開辦實體書店,支持館店合作、廠店合作,鼓勵房地產、綜合性商業機構等企業為實體書店提供免租金或低租金的經營場所。

(三)完善財政政策。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對符合條件的大型現代化書店建設項目,可從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中安排資金補貼;二是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區域佈局的特色書店和社區書店,給予房屋租金補貼;三是對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給予獎勵;四是對實體書店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等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給予支持。同時要求各區根據本區實體書店發展實際需要給予相應財政支持。

(四)完善稅收金融政策。全面落實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免徵增值稅的政策,積極落實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與此同時,積極探索金融扶持方式,為實體書店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五)優化行政審批管理。簡化審批手續,切實落實單位和個人開辦實體書店“先照後證”的要求,同時探索騰退用地的取照方式,為開辦實體書店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六)提供創業和培訓服務。通過業務交流和培訓、領軍人才評選、職稱評價等工作,提高書店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職業水平。

(七)規範出版物市場秩序。加強執法檢查,完善實體書店誠信體系建設,規範和引導實體書店經營行為。

5000万元,7大措施,北京150家实体书店将获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