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當大衆對短視頻產生疲勞感時,長紀錄片或成新寵?

洞察:當大眾對短視頻產生疲勞感時,長紀錄片或成新寵?

曹丹

從時代的角度看藝術,這裡是磨時藝見。

如今,短視頻已經成為傳遞信息的主流傳播媒介,它的便捷化、碎片化、娛樂化屬性正適應於當代人的生活節奏。不過,對於廣大創作者們來說,他們關注的不僅是短視頻風潮還能持續多久,還包括在短視頻的風頭之後,什麼會成為傳播界的新寵。對此,青年藝術家、資深媒體人曹丹表示,當人們對短視頻產生審美疲勞時,長紀錄片就容易脫穎而出。

洞察:當大眾對短視頻產生疲勞感時,長紀錄片或成新寵?

短視頻APP

曹丹認為,雖然互聯網與科技的發展對拍攝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和變化,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到一些核心的東西,比如,創作者看待事物的角度、審美的理念等。而且,短視頻通過大量無意義的、碎片化的圖像充斥著人們的視野,最終會引起審美的疲勞,從而產生新的需求。到那個時候,一個長紀錄片或者電影可能會更受到青睞,因為這類作品的創作者最有趣的一點,就是不跟隨潮流走。

洞察:當大眾對短視頻產生疲勞感時,長紀錄片或成新寵?

從默默無聞、排片場次僅有1%,到讓眾多觀眾自發當“精神股東”,併成為國內首部票房破億元的紀錄片,《二十二》這部試圖走進“慰安婦”生活與內心世界的影片,用冷靜的紀錄片視角直面一段屈辱史,通過鏡頭揭開了戰爭給國人留下的瘡疤。

而曹丹也對紀錄片拍攝這種非虛構的敘述方式情有獨鍾,她覺得這種方式可以講述一個人的經歷、遭遇、命運,體現人的生存境地和意志力量,即便是關於普通人的故事,其背後也一定有某個社會和歷史的語境。不過,非虛構創作要做到具有藝術性,或者做成一件藝術作品卻是很難的事情

洞察:當大眾對短視頻產生疲勞感時,長紀錄片或成新寵?

紀錄片《航拍中國》記錄下最美的中國

尤其是在如今的環境中,任何行業都在追求快速、高效、速成,紀錄片也不例外。許多紀錄片在敘事上都採用某些套路和模式,運用“搬演”的技術,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

洞察:當大眾對短視頻產生疲勞感時,長紀錄片或成新寵?

紀錄片《中國梵高》:從小人物看“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

可是,紀錄片的鏡頭應當是作者的眼睛,要做到凝視對象,讓鏡頭變得“熱辣”,讓故事具有質感。因此,她更喜歡那些能夠傳達人文氣息的作者紀錄片,而非工業化量產的紀錄片作品。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9點,準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