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茅台的實力,在當地再建一百個酒廠也沒問題,爲什麼總說茅台酒是稀缺資源呢?

良食捕手


這個問題,茅臺酒廠比任何人都急。別說再建一百個,巴不得全國佈局都建滿,讓茅臺酒隨便買到,想要多少有多少。


實話實說,按茅臺的經濟實力,再結合這些年紅遍全社會的資金、資本各種騰挪大法,完全有能力把酒廠建滿全國。可是不能這樣做,只能想想而已。

茅臺酒的生產能力已經到了極限,主要受著三個條件的制約:①地理資源用盡,能產茅臺酒的地方就那麼大塊;②物產資源用盡,本地高粱產量就那麼多;③並不是所有人都愛喝茅臺酒,更多的還是喝不起。

⒈先說說茅臺酒為什麼只能用本地紅高粱。茅臺酒酒廠緣起於解放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當地政府把“成義燒坊”、“榮和燒坊”和“恆興燒坊”三傢俬人酒廠改造而成一個國營酒廠,初期年產量在三百噸左右徘徊,十幾年上不去。據當時的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周林回憶,在1958年中央召開的成都會議期間,毛主席就當面要求周林,把茅臺酒產量搞到一萬噸。回去落實中,最大問題是紅高粱嚴重不夠。於是政府下文調動來全省的紅高粱。即便這樣,到1960年才勉強到一千噸,而且質量大大降低,用戶投訴強烈,很快就降回到初期的產量。事實證明,茅臺酒不能用外地高粱。

⒉再說說茅臺酒外地建廠的情況。茅臺酒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建國至今,靠的是中央政府的一力扶持。為了落實毛主席要把茅臺發展到年產萬噸的指示,周總理親自抓,於1975年由方毅副總理主持了“茅臺易地實驗”,列入國家“六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選址距茅臺鎮約200公里,同屬赤水河流域的遵義市郊區,克隆一個茅臺酒廠。經過十年努力,1985年10月,“易地茅臺酒”通過國家科委鑑定,並根據該項目負責人方毅副總理的題詞,定名為“珍酒”,酒廠定名為“貴州珍酒廠”。但是很快被行業否認,認定該酒與茅臺酒相差甚遠。該廠也破產重組,跟茅臺徹底脫離血緣關係。

⒊最後說說茅臺酒真的都用來喝了不是。茅臺酒今年產量計劃在4.6萬噸,相當於建廠前期的150倍。這麼多的酒,按著喜歡醬香酒又喝得起的群體,不僅足夠喝,確定喝不完。但是市場確實短缺,一瓶難求,加價也不好買到。這種現象,人人心裡都清楚,茅臺酒不是用來喝了,三大原因造成這個局面:①個人收藏;②商家囤積;③出口。

總的評價,當下的茅臺酒,基本脫離了商品的屬性,不再是買來喝的,是買來放著增值的,成了可增值的資產。這樣的大環境,別說年產四萬多噸,再加十倍也是不夠。可是如果讓茅臺迴歸了商品性,買來只是為了喝,價格肯定不會到千元。


普濟


這個問題對於商人而言,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原因有三:

一、名酒屬於奢侈品,賣的不僅是質量,更是一種情懷。大家認同的茅臺酒必須是原廠的酒窖產的酒,你新建酒廠酒窖,消費者對新酒廠沒有情懷。這會造成品牌的貶值,就如同吉利收購沃爾沃後,吉利不允許原來的吉利汽車使用沃爾沃發動機和汽車開發平臺一樣。這是為了保護品牌和情懷。

二、這與茅臺酒廠對茅臺酒的消費定位有關。為了追逐利潤最大化,茅臺酒廠將茅臺酒的消費定位為奢侈品、精英貴族消費品,而非定位為大眾消費品。簡單來說,茅臺酒只需要賣給百分之一的消費者就夠了,他不需要賣給所有消費者。給個例子:曾經有深海打撈者發現一艘古代中國沉船,發現船上有幾千件保存完好的古瓷器。結果打撈者每種瓷器取一件,其餘瓷器全部打碎。為何?如果把所有瓷器打撈上來,由於相同瓷器件數很多,每件可能只能買1萬。但是現在只剩一見瓷器了,這一件就值幾個億。這一件就比打撈起所有瓷器創造的價值大多了。所以茅臺廠將茅臺酒定位為奢侈品和高級消費品比定位為大眾消費品獲得的利益更高。簡單來說,生產的少比生產的多反而獲得的利潤更大。

三、建分廠會帶來一系列人問題,從原料到生產到銷售到管理各個方面的問題,而市場與原料供給是基本穩定的,建立新廠既帶來風險,又不會增加利潤。因此目前不適宜盲目擴大規模,看看當年青島啤酒的盲目擴張差點把自己整死,最後到中南海去哭訴的故事就明白了。


罔顧直覺


以茅臺的實力,是可以在當地再建一百個酒廠,但茅臺酒廠至今沒有這麼做的主要原因如下:

自然環境承載力有限(主要原因):

今天的茅臺酒是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土壤水質、微生物群、原料、釀造工藝共同作用的結果,雖說茅臺當地具備這些自然條件,但是自然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

宏觀上從貴州省來說,貴州省是白酒第一大省,名酒眾多。其中,貴州茅臺酒、董酒是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是中國著名白酒品牌,也是貴州數一數二的名酒。除此之外貴州還有幾大名酒:平壩窯酒、安酒、習水大麴酒、金沙窯酒、鴨溪窖酒、湄窖,珍酒等等,這些企業的發展都是在分攤貴州省這塊“大蛋糕”,環境的承載力已相當飽和;微觀上從茅臺鎮來說,光茅臺鎮上的酒廠粗略估計沒有上千也有好幾百了,茅臺當地的自然環境很難再承載茅臺酒廠建一百個酒廠;

釀造原材料有限:茅臺酒的用料極其講究,採用本地生產的“紅纓子”糯高粱,俗稱“紅糧”。這種“紅糧”的產量除了受茅臺鎮氣候、土壤、雨水的影響外,還受全球自然環境的影響,雖說現在科技在進步,但是現在生產的高粱的質量遠不如以前,即使建造了足夠多的酒廠,沒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原材料支撐,酒廠也是沒有辦法發展下去的。

窖池難以複製:茅臺酒廠位於赤水河邊,背靠高山,出酒的地方和存放的地方都離不開河岸邊上,特別是烤酒更離不開那些岸邊的老新酒窖。而白酒的生產工藝複雜加上對窖池要求非常高,這直接決定了酒的靈魂,也就是說很多地方可以建廠,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酒的生產。

國際市場競爭因素推動:

中國作為白酒大國,白酒文化傳承多年,要想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必須打造一個甚至多個像日本山崎威士忌一樣的具備足夠競爭力的產品品牌,即使不是現在的茅臺酒,也會有其他的酒通過市場競爭,不斷壯大成具備世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而具備這種強大市場競爭力品牌的產品,往往都是需要具備稀缺性的。

茅臺酒的市場定位:

茅臺酒廠將茅臺酒的消費定位為中高端消費市場、國宴用品,而非定位為大眾消費品。簡單來說,茅臺酒廠的營收是靠過硬的品質(市場表現也就是較高的銷售價格)和一定數量的銷售來支撐的,並非是靠薄利多銷那種模式來創造營收。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獲取更多、更專業、更有趣的白酒相關資訊,請點擊 關注我們。

老酒之家


簡單權威回答:茅臺酒只能在茅臺鎮河谷一個小範圍的區域內發酵。因為特有的氣候和微生物環境。這是不是忽悠,是真的、真的、真的!茅臺酒廠為了測試在原有窖池和酒庫附近是否還能擴大規模,每年都花很多研發費用。只有在多年測試確定酒質酒品一致後,才能小範圍擴大規模。歷史上最著名的測試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的“茅臺酒異地生產”項目,在遵義附近建立新的生產基地,除了空氣和氣候,其他如原料、水、工藝,完全一樣!歷史10年左右(大概),最終結論,生產出來的酒質量很好,但和茅臺酒還是有明顯差異!最終宣告實驗失敗。這個“失敗”的酒,後來品牌叫做“珍酒”。


jiangjun1974


實際上現在的茅臺酒廠已是過去的近四百個,如果再繼續建設已基本不可能。茅臺酒廠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三個燒房,即王茅.華茅.賴茅三家。解放後公私合營組建了貴州地方國營茅臺酒廠。隨著社會的變革現在已成為規模宏大的茅臺集團。年產量可想而知。由於茅臺酒被稱為國酒,其產量再多也是供不應求,且價位不停看漲也就不足為奇了。但茅臺酒廠是位於赤水河邊,背靠高山,出酒的地方和存放的地方都離不開河岸邊上,特別是烤酒更離不開那些岸邊的老新酒窖。因此沿河上下游也基本用完,再擴建是有點難。


少生nn


1,原材料之高粱。選擇茅臺鎮特有的有機品種,總共哪那麼多。2,茅臺鎮地理大小,出了茅臺鎮就產不出茅臺醬香酒。3,工藝,制曲一年,放四年甚至更久。總體來說醬香酒和其他酒在工藝上有本質區別。還有其他原因,懶得說,明眼人稍微瞭解下就知道,醬香酒的好處


aesty


酒廠可以建造,可是窖池卻不可以複製?這也決定白酒行業不像其他行業一樣可以複製。白酒的生產工藝複雜加上對窖池要求非常高,這直接決定了酒的靈魂!所以說酒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造的也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生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