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於細節處品味美好

韩丹:于细节处品味美好

於細節處品味美好

上初中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有晚自習。學校安排的晚餐時間有限,而家校之間還有二里的路程,所以晚餐並不回家去吃,要等到下了晚自習才回家吃飯。每晚回到家裡,已是十點過了,揭開大鐵鍋的蓋子,端起留在鍋裡的那碗飯,手心裡傳來一陣溫熱。因為每次家裡人吃完了飯,刷了鍋,趁著灶裡還有火星,飯還熱燙,倒一些開水在鍋裡,再把飯碗坐在裡面。這樣,數個小時過去,一碗飯仍舊是熱的,一顆心也跟著暖起來。

上了大學,有一年寒假去東北過年。放假的時候已然囊中羞澀,又不好意思跟父親去要,兜裡的錢只夠一張學生票。但我的籍貫是四川,只能買到去四川的學生票,於是想方設法借了東北同學的學生證買了票。火車上查票的時候終於露了馬腳,補了到北京的全票,已是身無分文了。那一夜滯留在北京的火車站,等父親從東北連夜來接。夜漸漸深了,瑟縮在廣場的長凳上,有一個男孩子走過來,好心地指給我看警察執勤的亭崗,說如果有什麼事可以到那裡去。

之後的一年,學校開運動會,緊接著就是五一假期,正逢母親病重,父親要我去東北相見,說不好就是最後一面。一邊是整個學校的熱鬧歡騰,一邊是我獨自一人的沉重心事。臨走的時候,有同學來送我。走過落寞的街道,一直送到火車站,又買了站臺票,直送我上了火車,在座位上坐定。

後來結婚成家,執手性情溫婉的先生。有一次,他的同事為父親祝壽,要先生幫忙去採買些水果。在水果店裡,他看到一種不曾見過的水果,橙黃圓潤,便問店老闆這是什麼水果,老闆說是枇杷。先生一聽,便想起我曾跟他提過這個名字,知道是我故鄉風物,又因為店裡的水果可以試吃,就揣了兩顆放在兜裡。但在抬水果,搬東西的過程中,還是被擠壓得爛了,淌了一口袋的汁水。

有一年夏天穿裙子,婆婆發現我膕窩處有一團淤青,於是督促我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血管瘤,又說可能是脂肪瘤,總之不能確診,只說是瘤,可以切割,但會復發。婆婆坐在醫院的長凳上哭了,不住地唉聲嘆氣。後來兩位老人又陪著我,到省城的醫院檢查,醫生又說並無大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忙於工作,沒管膕窩的事情,淤青竟然消失不見。跟婆婆談起那一次的事,她說那時害怕是惡性腫瘤,又不敢明白地說出來,只能默默地流淚。

因為工作的關係,最近一年被安排了一些扶貧事項。我的扶貧對象是相依為命的母子兩人,男人多年前出車禍走了,後來公婆又相繼過世。如今孩子已經讀初中了,我去她家的時候是初秋。院落裡乾淨整齊,她公公生前種下的花草樹木還在旺盛地生長著,一叢斑竹搖曳生姿,棗樹和蘋果梨掛了果,幾株牡丹花開正豔,一盆盆石榴、扶桑和月季有序地擺放在臺階上。一邊是植被的蓬勃,一邊是人事的消磨,儘管院中植株離離,仍然使人感到冷清空落。離開的時候,她一定要給我拿朋友送她的魚,又裝了好大一袋子水果。本以為這一趟是來施與的,誰曾想卻成了被給予的那一位。我常常想起她,感念她的好處,是因為她使我知道,即便是在最為艱澀的生活裡,生而為人,你我也還有贈人玫瑰、予人馨香的能力。

有一天下午上課,照例,課前要唱一支歌。那段時間學校裡組織了歌詠比賽,學生們唱的正好是參賽曲目。首先是女聲,十來個高中女孩子清澈乾淨的嗓音響起,輕柔婉轉的歌聲在整個教室裡低淺迴旋,煞是好聽。我便利用這個空檔轉過身去寫板書。“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長青,他不怕風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凍,他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頂……”寫字的粉筆突然頓在黑板上,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感覺孩子們的這首歌像是專門唱給我聽的。我們這些站在講臺上的教師,不正像大松樹挺立在上崗上嗎?風吹雨打,天寒地凍,不是也要堅持嗎?大松樹會長青,我們卻一年年不再年輕了。一個尋常日子,就那樣被一首老歌、一群少年觸動了心緒。

有一次新買了高跟鞋,走路的時候,後跟在地面上敲出很大的聲響,於是拿到小區門口的鞋匠那裡去更換。那修鞋人是個面相敦厚的小個子,言談之間,知道他也是四川人,而且還在同一個市。之後我付錢給他,他一定要返我五元,說都是老鄉就少收你點。那時,午後的陽光正好,斜斜地照射到他小攤背後的白色牆壁上,烘烤了一天的牆面散放出陣陣熱量,使人倍感舒適。

……

我們的一生,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路上擦肩而過的人,有過一面之緣的人,共同謀事的人,朝夕相處的人,性格迥異的人……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鄰舍間的淡漠,同僚間的勾鬥,親人間的疏離,家庭內的爭吵,生活裡的瑣事,工作中的不快……

在人與人的千萬次遇見裡,總有一些人不經意間教會我們一些道理;俗事煩擾之中,總有一些事蘊藏著溫暖和美好,帶給人意外的驚喜。如同認真走路的人,會在路邊雜亂無章的野草裡看到開放的花朵。

那些令人感觸的小事,那些意料之外的美好,那些人間的溫情,不論多麼細碎,都會讓人由衷地相信,暗夜裡也有光,荒野中還有路。

韓丹,異鄉的遊子,喜歡讀書,喜歡旅行。

==================================

青海在線文化傳媒出品。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青海讀書》公眾號面向廣大網友徵稿,歡迎廣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說、詩歌、書評、新書推薦均可。文責自負,自己校對。投稿時請發作者簡介和需要配圖的照片。郵箱:[email protected],讀書QQ群:371156841

文化顧問/王文瀘

執行主編/劉志強

法律顧問/王延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