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五年,希臘企業家及建築師在上海愚園路建起希華館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THE STUFF THAT REFINES YOU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受希臘企業家 Pavlos Kontomichalos 委託,久居上海的希臘建築師康希在愚園路上打造了一幢富於地中海風情的希臘之家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曾為法國租界的上海愚園路並不是一條寬闊的馬路,道路兩側的歐式洋房建築如今不是四分五裂的居民住宅,就是雜貨店,洋溢著在這座城市已經越來越少見的市井氣息。倘若不稍加留意,你很有可能就會錯過位於735號的希華館(Hellas House),一棟在上海頗為罕見的四層希臘風格建築。當我與打造這棟建築的希臘建築師康希(Kostas Chatzigiannis)相約在此見面時,他執意要帶著我過到馬路對面。原來,只有從對街,你才能一睹這棟建築的外立面的全貌。

從馬路這一側望過去,四根高聳著的希臘多立克式大石柱成為街道上的點睛之筆,有著古希臘神廟般的恢弘感。懸於柱後的一盞現代黃銅吊燈又把人們拉回到現在。一道黑色鐵門和白色柱子將建築與街道隔開,鏤空的設計隔而不斷。將希華館隱在鐵門之後是康希對原有建築樣貌的保留:“這裡的前身是一棟建於1936年的雙子樓,由一位意大利建築師設計。在我接手前,它曾被用作辦公樓,可惜我並沒有能在城市檔案館裡找到它更早的使用情況。不過,無論它有怎樣的經歷,我都想盡可能地保留基本原貌,讓它與周遭環境和諧相處。”在室內空間方面,他拆除了原本的吊頂和辦公格子間,使原本互通的雙子樓再次打通,儘量保留最初的室內結構和材料。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建築出入口的 Cycladic 女神像

這樣的建造方式無疑比拆舊重建富有更多挑戰,使康希在這個項目上整整花了5年時間才得以完成,好在他的客戶也頗具耐心。委託康希開展這一項目的是在中國經商逾20年的希臘企業家 Pavlos Kontomichalos,他決意在自己的第二家鄉上海打造一所富有地標性的希臘之屋,以此傳播希臘文化。康希決定迴歸本源,以四種幾何形態作為希臘之屋的要素:線條、 球形、表面和網格。“材料的運用也是儘可能的簡單,金屬,石頭,木頭,黃銅,玻璃……”至於在建築選材上,康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來自家鄉的材質。希華館外立面的白色大理石和底樓鋪設的幾何拼接白玉大理石地磚分別來自納克索斯島 (Naxos)和薩索斯島(Thassos)。除了希臘原產的建築材料,康希還在室內大量運用了在希臘歷史上意義非凡的雕塑形象,包括克羅伊索斯青年雕像、 Nike 女神雕像、帕特農神廟中的浮雕、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特斯等。

在構想中,希華館具有對外文化傳播、小型餐飲、商務聚會、私人派對和私密會客等多種功能,兼具公共與私密性。康希在底層設計了歷史大廳、休息廳和廚房等公共區域。歷史大廳旨在向人們介紹希臘歷史上重要時期的空間,猶如一個小型展覽,由“基克拉迪文明”、“黃金時代”、“奧利匹克精神”三大古希臘歷史主體構成,展示著一系列經典雕塑藝術品,按時間線索描述了希臘古文明對人類的主要貢獻。空間中原有的3米高壁爐被砌上了純白大理石,兩側的巨大燈箱重現了帕特農神廟浮雕上的著名希臘神話,下方的玻璃基座則用於展示小型雕塑。隨處可見的白色鋼樑用於加固建築有著90多年曆史的老舊木樑結構,“我就想讓這些鋼樑裸露在外,來賓可由此看見這棟建築得到了悉心照料。”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希華館內的歷史大廳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融合古典與現代元素的廚房

歷史大廳一側連接著開放式廚房,人們可以自由進入,參觀希臘傳統美食製作。 這裡有一個與歷史大廳互相呼應的大理石壁爐,高臺陳設著常見於希臘農村的銅製廚具。廚房既能為希華館舉辦的派對供應小食,也可對外提供以健康著稱的希臘菜餚烹飪課和美食美酒搭配工作坊。人們可落座金色吧檯椅,在廚房島臺前小酌。廚房左前方是幾塊黑色金屬線條構成的網格,背後是一條通向地下室的通道,那裡儲存了 Kontomichalos 的藏酒,

是上海擁有最多品種的希臘葡萄酒酒窖之一

相比色彩純淨的歷史大廳,一層末端的休息廳顯露出歡快的氣息。金色橄欖樹、藍色沙發、橄欖色扶手椅、黃銅多層旋轉圓桌——這些都來自康希傢俱設計系列。打開圓桌旁的落地玻璃鑄鐵門,便是蔚藍的泳池和後花園,幾棵參天大樹令人仿若置身森林。康希在這裡添置了諸如橄欖樹等具有希臘特色的植物,令中希兩國的交融在這片土地間慢慢萌芽。這裡也是希華館每次舉辦活動之時人們最愛舉杯圍坐的地方,入夏時節,當微風拂過臉頰, 耳邊是各國語言的親切交談。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希華館內休息室一隅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希華館內藍色調的地中海風格會客廳

握著纖細黃銅線條交織而成線狀圖案樓梯扶手來到位於一層半的H廳,這裡配置了先進的音響和會議設備。再往上的二層主要用於會客、私宴和辦公。也許是由於僅限私人使用的關係,康希在這裡採用更輕鬆直接的方式進行設計。他為客廳選擇了適合希臘形象同時也頗為城市化的藍色,柱子和壁爐由溫暖的淺米色大理石製成。受古希臘傢俱的啟發,康希定製設計了結合皮革與木材的座椅和沙發,無不帶有地中海的輕盈與舒適。沙發上的圓形結構和金色燈具的線條形態也是對貫穿這棟建築的幾何視覺元素的一次延續。客廳連接著一個戶外陽臺,自然光線和空氣在這裡自由流通。

客廳的一側還隱藏了一間紅色房間,這裡的風格又與其他空間截然不同。 底下暗藏幾何線條結構的長桌既可舉行私宴,也可以用來工作、開會。 康希請居住在上海的希臘藝術家 Xtos 重新演繹了克諾索斯宮殿的《王座》壁繪,繪製出富於故事性的紅色牆體,用摩登的方式娓娓道來古老的克里特島米諾文明。“我們希望客人們從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時,能感受到不同的希臘風格,同時又能給予來客渾然一體的感覺。”為了確保這種“渾然一體”,康希親自參與了大部分室內裝飾與定製傢俱的設計。由於室內部分需要運用不同的材料與工藝,他為此與50餘家供應商和製作方打過交道。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希華館內頂層私人書房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希華館內頂層私人書房,建築師康希 Kostas Chatzigiannis

希華館最頂層是一間安靜的私人書房,獨自取一本書,到尖頂下的窗邊坐下,慢慢閱讀,可以感受到空間帶來的寧靜與優美。從這裡向下望去,你會發現後花園並沒有設下高高的圍牆,只有一圈起到間隔作用的圍欄。 周圍居民幾乎都可以從自家窗戶裡看到一切。“我們開始翻新這裡時,就引起了鄰里的注意,他們很擔心一位外國建築師將如何改變他們久居不變的環境,”康希坦言,“好在,在看到建築最終的變化後,鄰居們還是滿意的。希華館潛移默化地提升了社區氛圍,也體現了建築設計的社會價值。”

地址:希華館,上海海愚園路路735號

參觀預約[email protected]

Anne-Sophie Heist 攝影

朱旻麒 造型

LXL 撰文

GREEN 統籌

saltypink 編排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會成長的陶瓷

Jennifer Lee 在黏土胚中種植金屬

历时五年,希腊企业家及建筑师在上海愚园路建起希华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