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總則】瀘州,古稱江陽,別稱酒城、江城,是四川省地級市,川滇黔渝結合部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成渝經濟圈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世界級白酒產業基地,國家重要的以名優酒為主體的食品工業基地、循環型化工基地、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國家高性能液壓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9大工程機械生產基地之一。瀘州位於長江和沱江交匯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疊合部,以盛產國家名酒“瀘州老窖”和“郎酒”而馳名中外,享有“ 中國酒城 ”美名;擁有瀘州老窖旅遊區、堯壩古鎮等11處4A級景區,擁有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瀘州油紙傘、古藺花燈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為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設有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瀘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經濟高地。

先後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迪拜獎)、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榮譽。 被列為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地理位置】瀘州位於四川省東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瀘州市東鄰重慶市,南接貴州省、雲南省,西連宜賓市,北接自貢市、內江市。距省會成都市267千米。地理座標北緯27°39′~29°20′,東經105°08′41″~106°28′,東西寬121.64千米,南北長181.84千米,幅員12243平方公里。處於成都-貴陽-重慶-昆明直線連接中心位置,長江和沱江兩江交匯處,是四川東南出川出海和重慶西南出海東南亞必經通道。

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歷史前言】夏、商時屬梁州之域。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蜀郡,包括江陽在內的大片土地納入秦國範圍。

西漢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蘇嘉為江陽侯,在長江與沱江交匯處(今瀘州市江陽區)設置江陽縣。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犍為郡,領江陽縣。東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陽郡。

西晉仍置江陽郡。江陽郡屬益州,下轄江陽縣、符縣、江安縣。

南朝劉宋、南齊置東江陽郡。南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建置瀘州。瀘州轄一郡即江陽郡,三縣即江陽縣、江安縣、綿水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瀘州為瀘川郡,仁壽中升為瀘州總管府。改江陽縣為瀘川縣,為瀘川郡治。瀘川郡轄瀘川縣、富世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為瀘州,三年(620年)置總管府,四年(621年)升為都督府。瀘州轄瀘川縣、富義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

北宋瀘州瀘川郡置瀘川軍節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撫使。宋末改瀘州為江安川,屬潼川路。轄瀘川縣、江安縣、合江縣、納溪縣。

宋、元之際,蒙古軍入蜀,瀘州城先後遷治於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磧、合江安樂山,最終築城於合江神臂崖,堅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為瀘州,並廢瀘川縣入瀘州,屬四川行省重慶路,轄江安縣、合江縣、納溪縣。

明洪武六年(1373年)瀘州升為直隸州,隸屬於四川行中書省,九年(1376年)直隸於四川布政使司。轄江安縣、納溪縣、合江縣。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將貴州畢節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清嘉慶七年(1802年)瀘州置川南永寧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國初改瀘州為瀘縣,屬永寧道,為永寧道治,並與江安、納溪、合江三縣脫離。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置第七行政督察區。

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1949年中共川南區委在自貢成立。1950年1月川南區委遷瀘縣,設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級,1952年8月撤銷)。1949年12月1日,敘永解放;2日,古藺解放;3日,瀘縣、合江、納溪解放。5日,瀘縣人民解放委員會成立,代行縣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瀘縣委員會和瀘縣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設瀘縣專區,轄瀘縣、納溪、合江、隆昌、富順、敘永、古藺和古宋8縣。

1949年12月設置瀘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9月改稱瀘縣專員公署,屬川南行署區。7月10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瀘縣析出設立瀘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瀘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瀘州市人民政府。瀘縣專署駐瀘州市,轄瀘縣(駐瀘州市小市鎮)、合江、古藺、敘永、古宋、納溪、富順、隆昌等8縣。

1952年3月,瀘縣專署遷隆昌縣,改稱隆昌專區,後屬四川省領導。同年12月專署遷瀘州後,改稱瀘州專區。原由川南行署直轄的瀘州市劃歸瀘州專區。轄1市、8縣。1952年,雲南省威信縣水田鄉飛地劃歸四川省古藺縣。

1953年1月12日,瀘州市劃歸瀘州專署領導,併為專員公署所在地。(1953年,瀘州市改為省轄市,委託瀘州專署代管。)

1960年,撤銷古宋縣,併入敘永縣。7月14日,國務院批覆撤銷瀘州專區,所屬市縣劃歸宜賓專區。

1983年3月3日,瀘州市升為地級瀘州市,將宜賓地區的瀘縣、納溪、合江等3縣劃歸瀘州市管轄。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設立瀘州市市中區。6月1日,市委、市政府辦事機構正式成立。

1985年1月17日,市中區政府成立。1985年6月4日,宜賓地區的古藺、敘永2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1995年12月24日,瀘州市市中區更名為江陽區;撤銷納溪縣,設立瀘州市納溪區;新設瀘州市龍馬潭區;瀘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原市中區新街子街遷至瀘縣福集鎮;對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的行政區域作相應調整。

1996年7月1日,正式實施行政區劃調整,瀘州市轄三區四縣(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 古藺縣)。

截至2017年,下設三區(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和四縣(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21個街道辦事處,101個鎮,12個鄉。在12個鄉中,少數民族鄉有8個,其中苗族鄉6個,彝族鄉2個。社區265個,行政村1346個。

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人口】2017年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登記總戶數155.28萬戶,戶籍總人口509.5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9.10萬人,鄉村人口300.48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1.7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1.33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20.39萬人。城鎮化率48.95%,比上年提高1.45個百分點。

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交通】公路:瀘州已建成(G76)隆納高速公路、納黔高速公路;(G4215)成自瀘高速公路;(G93)瀘宜高速公路、瀘渝高速公路;(S22)宜敘高速公路、敘古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瀘州繞城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連接主城三區,構成了瀘州高速公路交通網絡。321國道(廣成路)、308省道(合珙路)、207省道(資瀘路)、307省道(瀘鹽路)、309省道(古高路)等國省幹線公路穿城而過。

鐵路:瀘州境內的鐵路暫未開通客運業務,隆黃鐵路、瀘州進港鐵路提供貨運服務。建設中的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段)和規劃中的渝昆高速鐵路、瀘遵高速鐵路將在這裡設瀘州站、瀘州南站。

航空:瀘州藍田機場,位於瀘州市藍田街道長江畔,為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屬軍民合用。

瀘州雲龍機場(軍民合用機場)已經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覆,機場按照飛行區4D和軍用三級規劃,地點建於瀘縣雲龍鎮、龍馬潭區石洞街道和雙加鎮結合部。

航運:瀘州是國家交通部確定的二級樞紐站和長江主樞紐港城市。西南出海通道縱貫全境,陸路經此通道一日內可直達廣西防城港、北海。瀘州港是交通部確定的四川唯一的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和國家二類水運口岸,是四川第一大港口。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四川第一大集裝箱碼頭。

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教育】截至2017年,全市有幼兒園727所,在園幼兒14.61萬人。全市有小學223所,小學教學點697個,在校小學生38.08萬人。初級中學190所,在校學生20.12萬人。特殊教育(盲聾啞學校)學校7所,在校生980人。包括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教育學生在內,全市特殊教育在校生3823人。義務教育階段58.21萬名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教科書費和作業本費,補助6.2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制住校學生生活費,補助金額4737萬元。義務教育鞏固率92.77%,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2.52%。全市普通高中26所,在校學生8.0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 22所,在校學生6.86萬人。免除全日制中職學生學費,金額7708萬元;資助全日制一、二年級中職在校生1.56萬名學生生活費,資助金額2927萬元。免除普通高中2.52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免除金額1137萬元;資助2.65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學生生活費,資助金額3945萬元。全市有普通高校5所,在校學生63823人。

瀘州,民風純樸,民俗獨特,絕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