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問題:能否聊聊聯盟中的中距離打法的球員?杜蘭特,利文斯頓,韋斯特,德羅贊,萊納德,保羅,各自在中距離的產量和效率如何,風格有何異同?

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每每涉及到中距離的話題,總會引來一波情懷回湧,大談往昔,似乎老球迷們對中距離打法更加情有獨鍾,而如看待異端一般看待今天聯盟盛行的魔球理論,就像當初玩DOTA的看不起玩擼啊擼的,今天玩擼啊擼的看不起玩王者的一樣。

那三款遊戲我雖然都不玩,但每當聽到這樣的言論,總想回嗆一句——你的驕傲只能證明你更老一些罷了。

其實這很無聊,也沒有意義,因為個人都有個人的喜好,誰喜歡什麼都不關別人的事,你喜歡玩DOTA那就去玩,你也完全可以認為DOTA更好玩,如果你在一個都玩DOTA的圈子裡對比這三款遊戲,那麼我完全贊同你們把擼啊擼噴成手殘玩家的福音,王者全是小學生——還不許老哥們追憶往昔,凝固年華一下?

可我們現在不是在追憶情懷。如果我們探討的是籃球技術層面的問題,那麼總得尊重一些客觀事實——這個時代三分球就是有它的優勢,中距離打法並沒有我們臆想中的那麼神聖高端,事實上,這種古典的打法有它的侷限性,也絕不像一些球迷認為的,填滿球場每個區域的出手才是營養均衡,我對中距離的態度是——你得備有這樣的人,但不代表你要優先使用。

先搞清楚這個道理,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先來分別看一下,問題中提到的這幾位球員的中距離特點。我們先比較兩個角色球員——利文斯頓和韋斯特

利文斯頓:

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利文斯頓中距離出手基本集中在16英尺以內的中、短兩分區域。大家清楚利文斯頓的打法,持球以面框或低位單打為主,而單打又以幹拔跳投為主;無球基本不出手跳投,以空切為主,利文斯頓既沒有三分球也沒有長兩分,當不了空間點。不考慮絕對產量,僅以頻率看,利文斯頓是上個賽季聯盟中距離頻率最高的球員,中距離準星整體略有下滑,命中率45%檔次,再考慮他射程近,其實這個中距離答卷不算精彩。

韋斯特:

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跟利文斯頓正好相反,韋斯特16英尺到三分線的長兩分比重最高,也有16英尺以內的中、短兩分。韋斯特持球會打一些低位,但普遍吃的比較深,勾手和上籃居多,跳投很少,韋斯特的中距離主要來自定點和作為掩護人的外拆——所以你能理解為什麼他長兩分更多,因為作為空間點或者外拆,你總得儘量靠外一些。韋斯特前半個賽季中距離準星非常變態,但下半賽季下滑後,把16英尺外長兩分命中率跌回去了,幸好中、短兩分準星爆表,最終把中距離命中率維持在47%,頻率也是聯盟最高的幾個球員之一。

利文斯頓和韋斯特的中距離都有各自的問題——他們的準星都可以,但利文斯頓只到中、短兩分的射程決定了他開發進攻就存在侷限性,因為不是每個回合利文斯頓都有機會吃到很深的位置,再配合他無球又沒有射程只能空切的特點,無球端也不可能高產,所以利文斯頓即使主要在勇士銜接段進攻便秘陣容出場,回合佔有率也不高。

韋斯特的問題在於,他的中距離基本都是接球投

可今天的聯盟並不鼓勵接球投中距離——如果你有三分能力,那麼接球投三分一定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不管是預期效率還是拉開空間的程度,三分球都要勝過中距離。雖然韋斯特的中距離足夠準,場面上也會覺得韋斯特中距離各種進,非常強,但實際數據卻是,韋斯特的擋拆外拆效率只是中游水平,定點效率低於平均線——這其實就是中距離接球投籃對比三分球的劣勢。韋斯特精準的中距離更像是對三分能力不足的一種補救手段,而不是應該被鼓勵的發展方向。

不管是利文斯頓還是韋斯特,他們想維持效率的手段靠的都不是中距離——他們都有很高比例的空切,但利文斯頓再怎麼也是外線球員,籃下的頻率和效率都沒有韋斯特高(韋斯特籃下命中率75%...),所以利文斯頓真實命中率只有53.3%,而韋斯特高達60%。

現在再說杜蘭特、倫納德、德羅贊和保羅。

杜蘭特:

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對於籃球數據分析人員來說,杜蘭特這個球員非常討厭——這個人在言語中透露出對數據分析無限的鄙夷,我們很想打這個人的臉,可這個人的表現的確讓人無可奈何。杜蘭特的短、中、長兩分命中率都在50%上下,在中距離高產的同時,投出了50%的中距離命中率——並且已經連續三個賽季維持了這樣的表現。另外,杜蘭特很討厭的是,他每場比賽還要扔一次我們不鼓勵的接球中距離,可他接球中距離準星達到了61.2%,相當於別人投出40.8%三分命中率的水平,他這種接球中距離效率,讓他的無球掩護中距離、擋拆掩護後詭異的外拆中距離都變得既難防又高效——通常這是矛盾的兩個關鍵詞。

當然,杜蘭特作為一個效率非常出眾的球員,當然不是靠的中距離——如果你想成為60%以上真實命中率的球員,光靠中距離肯定做不到。杜蘭特你敢不敢把你72%的籃下命中率,42%的三分命中率刨除後,再談效率呢?

杜蘭特以不拖整體效率的中距離吃掉一半出手,籃下和三分球又足夠高效,他只要有一點籃下和三分產量整體效率就抬上去了,真是非常變態的存在,他無視魔球理論的行為,屬於考前別人都去聽老師劃重點,這貨在宿舍摳著腳看片還能拿獎學金一樣無賴。

倫納德:

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只談16-17賽季的倫納德。

跟杜蘭特一樣的無恥學霸型中距離選手,中距離頻率比杜蘭特還要高一些,也跟杜蘭特一樣,短、中、長兩分都準,整體命中率接近50%,也會投一些接球中距離,有命中保障,完全可以接受。前文用於評價杜蘭特的形容詞基本可以在卡哇伊身上再用一遍,就不重複了——除了無球掩護和擋拆掩護那段,這兩項還是杜蘭特厲害。

倫納德有個很厲害的技能,就是跳投造犯規的能力——他16-17賽季投了680次中距離,造了90次犯規,這個頻率遠勝杜蘭特,甚至高於德羅贊。倫納德靠跳投造的犯規甚至比攻框更多。

大體上,杜蘭特和倫納德都屬於可以靠中距離無限開發進攻也基本不會拖累效率的類型,他們出色的籃下和三分命中率,只需要稍微在兩端保證產量,就能讓整體真實命中率非常漂亮。

德羅贊:

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16-17賽季是全聯盟中距離產量最高的球員,17-18賽季回落至之一,但頻率依然高於杜蘭特和倫納德。可惜德羅讚的中距離準星不如杜蘭特和倫納德,上個賽季只有43%。再加上德羅贊三分球不如另外兩位,籃下頻率和籃下命中率也毫無優勢,光靠罰球提升的整體效率,依然遠遠追不上杜、卡的效率檔次,所以德羅贊只是一箇中等效率中距離球員。不考慮其他能力,光從效率來說,因為選擇了不優化出手區域,德羅贊就需要在中距離準度上做的更好,以及有更多的方式提升整體效率,高頻率的中距離又沒有絕對準星支持,再加上三分球不佳,這是拉開德羅贊與聯盟最頂級得分手差距的重要因素。

保羅:

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來到火箭後,保羅的中距離頻率已經不如前面三位,但短、中、長兩分的準星都在,職業生涯也有多個賽季中距離命中率突破50%。保羅跟前面三位的中距離還是有很大不同,保羅1.83米的身高想玩轉中距離的難度要更大,他中距離的出手位置也很有意思——杜、倫、贊都喜歡在油漆區與底角三分線之間的低位區,或者肘區附近的牛角位出手中距離,這些是單打的常見區域,或者擋拆進入三分線後幹拔的區域,又或者突破被中鋒驅趕出油漆區,在低位區急停後仰跳投的區域,你可以想象一下杜、倫、讚的翻身後仰,或者突破急停。

而保羅最喜歡的中距離區域是罰球線上下。保羅很常見的擋拆是利用掩護突進後迂迴至罰球線與三分線之間,把中鋒牽制到這個區域,給掩護人攻框創造空間,同時利用掩護人的牽制力,尋找出手中距離的時機。如果以絕對產量上看,保羅跟那幾位比,得分不夠多,但保羅職業生涯始終有被低估得分上限的不利因素——前期球隊節奏慢,後期出場時間少,他的回合佔有率與前面三位的差距沒有得分差距那麼大。以保羅的身高和打法來說,他在中距離無限開發進攻的難度比前面三位要大,需要擋拆找錯位支持,但保羅能做到現在這個產量和效率,其實已經很奇蹟。

保羅能維持60%級別的真實命中率,當然也不只是靠中距離,他雖然沒有籃下頻率和罰球優勢,但三分球相當精準,籃下頻率雖然低,但謹慎攻筐帶來的好處是有籃下效率。

米德爾頓:

幾位現役中距離高手的區別

這是提問中沒有提到的球員,但很有必要說一下。米神在中距離頻率和效率上等於杜蘭特,但這裡我並不是要吹噓米神的威武,主要是想說一下米德爾頓跟杜蘭特的差距在哪——中距離之外,米德爾頓就全面劣勢了。米德爾頓是個速度平平的鋒線,擋拆或者單打更傾向於跳投,當然,杜蘭特也同樣喜歡跳投,問題是,米德爾頓的籃下頻率比杜蘭特還低,籃下命中率又遠比杜蘭特低,只有58%,他去籃下要到罰球的頻率也遠低於杜蘭特,

縱深能力的缺失和侵略性不足是米德爾頓相比杜蘭特在效率上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不過米德爾頓57%的真實命中率還有提升的空間,他上個賽季35.9%的三分命中率低於他的實際能力。當然,米德爾頓最大的問題可能是進攻的戲份尚沒有達到能力上限吧——他出色的中距離能力,回合佔有率不該只有24.4%。

這篇中距離文章,其實始終在強調一個觀點——即使是中距離大神,也不能只有中距離,中距離應該被視為降低開發進攻難度、輔助消化球權的手段,相比遭遇協防更嚴重的籃下,出手位置更侷限的三分線,中距離更容易利用簡單的配合甚至不配合直接單打找到出手機會,失誤少,開發進攻成本低,但預期效率也不可能高——即使是中距離大神,他們真正提升效率的手段靠的也不是中距離,這只是他們維持產量和效率下限的辦法,籃下、三分球、造罰球永遠是比中距離更加高效的選擇。米德爾頓和利文斯頓,一個沒籃下,一個沒三分,於是各自都有效率瓶頸,特別是利文斯頓甚至是一個拖進攻的球員。

中距離打法也特別容易產出毒瘤型球員——這種打法因為開發進攻難度低,很容易讓得分手們迷戀這個區域並打出高產表現,但如果缺少籃下、三分和罰球的支持,效率無法保證,再加上中距離打法改變防守能力差,很少助攻隊友,所以很容易形成一個人打,四個人看——是純粹看,不是等吃餅,頂多幫搶個籃板——然後這個人又沒那麼準,最終結果是這個球員的確高產,也被一些球迷認為進攻很強,但球隊其實並沒有受益,中距離可以出邁克爾喬丹,也可以出毒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