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问题:能否聊聊联盟中的中距离打法的球员?杜兰特,利文斯顿,韦斯特,德罗赞,莱纳德,保罗,各自在中距离的产量和效率如何,风格有何异同?

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每每涉及到中距离的话题,总会引来一波情怀回涌,大谈往昔,似乎老球迷们对中距离打法更加情有独钟,而如看待异端一般看待今天联盟盛行的魔球理论,就像当初玩DOTA的看不起玩撸啊撸的,今天玩撸啊撸的看不起玩王者的一样。

那三款游戏我虽然都不玩,但每当听到这样的言论,总想回呛一句——你的骄傲只能证明你更老一些罢了。

其实这很无聊,也没有意义,因为个人都有个人的喜好,谁喜欢什么都不关别人的事,你喜欢玩DOTA那就去玩,你也完全可以认为DOTA更好玩,如果你在一个都玩DOTA的圈子里对比这三款游戏,那么我完全赞同你们把撸啊撸喷成手残玩家的福音,王者全是小学生——还不许老哥们追忆往昔,凝固年华一下?

可我们现在不是在追忆情怀。如果我们探讨的是篮球技术层面的问题,那么总得尊重一些客观事实——这个时代三分球就是有它的优势,中距离打法并没有我们臆想中的那么神圣高端,事实上,这种古典的打法有它的局限性,也绝不像一些球迷认为的,填满球场每个区域的出手才是营养均衡,我对中距离的态度是——你得备有这样的人,但不代表你要优先使用。

先搞清楚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先来分别看一下,问题中提到的这几位球员的中距离特点。我们先比较两个角色球员——利文斯顿和韦斯特

利文斯顿:

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利文斯顿中距离出手基本集中在16英尺以内的中、短两分区域。大家清楚利文斯顿的打法,持球以面框或低位单打为主,而单打又以干拔跳投为主;无球基本不出手跳投,以空切为主,利文斯顿既没有三分球也没有长两分,当不了空间点。不考虑绝对产量,仅以频率看,利文斯顿是上个赛季联盟中距离频率最高的球员,中距离准星整体略有下滑,命中率45%档次,再考虑他射程近,其实这个中距离答卷不算精彩。

韦斯特:

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跟利文斯顿正好相反,韦斯特16英尺到三分线的长两分比重最高,也有16英尺以内的中、短两分。韦斯特持球会打一些低位,但普遍吃的比较深,勾手和上篮居多,跳投很少,韦斯特的中距离主要来自定点和作为掩护人的外拆——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他长两分更多,因为作为空间点或者外拆,你总得尽量靠外一些。韦斯特前半个赛季中距离准星非常变态,但下半赛季下滑后,把16英尺外长两分命中率跌回去了,幸好中、短两分准星爆表,最终把中距离命中率维持在47%,频率也是联盟最高的几个球员之一。

利文斯顿和韦斯特的中距离都有各自的问题——他们的准星都可以,但利文斯顿只到中、短两分的射程决定了他开发进攻就存在局限性,因为不是每个回合利文斯顿都有机会吃到很深的位置,再配合他无球又没有射程只能空切的特点,无球端也不可能高产,所以利文斯顿即使主要在勇士衔接段进攻便秘阵容出场,回合占有率也不高。

韦斯特的问题在于,他的中距离基本都是接球投

可今天的联盟并不鼓励接球投中距离——如果你有三分能力,那么接球投三分一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不管是预期效率还是拉开空间的程度,三分球都要胜过中距离。虽然韦斯特的中距离足够准,场面上也会觉得韦斯特中距离各种进,非常强,但实际数据却是,韦斯特的挡拆外拆效率只是中游水平,定点效率低于平均线——这其实就是中距离接球投篮对比三分球的劣势。韦斯特精准的中距离更像是对三分能力不足的一种补救手段,而不是应该被鼓励的发展方向。

不管是利文斯顿还是韦斯特,他们想维持效率的手段靠的都不是中距离——他们都有很高比例的空切,但利文斯顿再怎么也是外线球员,篮下的频率和效率都没有韦斯特高(韦斯特篮下命中率75%...),所以利文斯顿真实命中率只有53.3%,而韦斯特高达60%。

现在再说杜兰特、伦纳德、德罗赞和保罗。

杜兰特:

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对于篮球数据分析人员来说,杜兰特这个球员非常讨厌——这个人在言语中透露出对数据分析无限的鄙夷,我们很想打这个人的脸,可这个人的表现的确让人无可奈何。杜兰特的短、中、长两分命中率都在50%上下,在中距离高产的同时,投出了50%的中距离命中率——并且已经连续三个赛季维持了这样的表现。另外,杜兰特很讨厌的是,他每场比赛还要扔一次我们不鼓励的接球中距离,可他接球中距离准星达到了61.2%,相当于别人投出40.8%三分命中率的水平,他这种接球中距离效率,让他的无球掩护中距离、挡拆掩护后诡异的外拆中距离都变得既难防又高效——通常这是矛盾的两个关键词。

当然,杜兰特作为一个效率非常出众的球员,当然不是靠的中距离——如果你想成为60%以上真实命中率的球员,光靠中距离肯定做不到。杜兰特你敢不敢把你72%的篮下命中率,42%的三分命中率刨除后,再谈效率呢?

杜兰特以不拖整体效率的中距离吃掉一半出手,篮下和三分球又足够高效,他只要有一点篮下和三分产量整体效率就抬上去了,真是非常变态的存在,他无视魔球理论的行为,属于考前别人都去听老师划重点,这货在宿舍抠着脚看片还能拿奖学金一样无赖。

伦纳德:

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只谈16-17赛季的伦纳德。

跟杜兰特一样的无耻学霸型中距离选手,中距离频率比杜兰特还要高一些,也跟杜兰特一样,短、中、长两分都准,整体命中率接近50%,也会投一些接球中距离,有命中保障,完全可以接受。前文用于评价杜兰特的形容词基本可以在卡哇伊身上再用一遍,就不重复了——除了无球掩护和挡拆掩护那段,这两项还是杜兰特厉害。

伦纳德有个很厉害的技能,就是跳投造犯规的能力——他16-17赛季投了680次中距离,造了90次犯规,这个频率远胜杜兰特,甚至高于德罗赞。伦纳德靠跳投造的犯规甚至比攻框更多。

大体上,杜兰特和伦纳德都属于可以靠中距离无限开发进攻也基本不会拖累效率的类型,他们出色的篮下和三分命中率,只需要稍微在两端保证产量,就能让整体真实命中率非常漂亮。

德罗赞:

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16-17赛季是全联盟中距离产量最高的球员,17-18赛季回落至之一,但频率依然高于杜兰特和伦纳德。可惜德罗赞的中距离准星不如杜兰特和伦纳德,上个赛季只有43%。再加上德罗赞三分球不如另外两位,篮下频率和篮下命中率也毫无优势,光靠罚球提升的整体效率,依然远远追不上杜、卡的效率档次,所以德罗赞只是一个中等效率中距离球员。不考虑其他能力,光从效率来说,因为选择了不优化出手区域,德罗赞就需要在中距离准度上做的更好,以及有更多的方式提升整体效率,高频率的中距离又没有绝对准星支持,再加上三分球不佳,这是拉开德罗赞与联盟最顶级得分手差距的重要因素。

保罗:

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来到火箭后,保罗的中距离频率已经不如前面三位,但短、中、长两分的准星都在,职业生涯也有多个赛季中距离命中率突破50%。保罗跟前面三位的中距离还是有很大不同,保罗1.83米的身高想玩转中距离的难度要更大,他中距离的出手位置也很有意思——杜、伦、赞都喜欢在油漆区与底角三分线之间的低位区,或者肘区附近的牛角位出手中距离,这些是单打的常见区域,或者挡拆进入三分线后干拔的区域,又或者突破被中锋驱赶出油漆区,在低位区急停后仰跳投的区域,你可以想象一下杜、伦、赞的翻身后仰,或者突破急停。

而保罗最喜欢的中距离区域是罚球线上下。保罗很常见的挡拆是利用掩护突进后迂回至罚球线与三分线之间,把中锋牵制到这个区域,给掩护人攻框创造空间,同时利用掩护人的牵制力,寻找出手中距离的时机。如果以绝对产量上看,保罗跟那几位比,得分不够多,但保罗职业生涯始终有被低估得分上限的不利因素——前期球队节奏慢,后期出场时间少,他的回合占有率与前面三位的差距没有得分差距那么大。以保罗的身高和打法来说,他在中距离无限开发进攻的难度比前面三位要大,需要挡拆找错位支持,但保罗能做到现在这个产量和效率,其实已经很奇迹。

保罗能维持60%级别的真实命中率,当然也不只是靠中距离,他虽然没有篮下频率和罚球优势,但三分球相当精准,篮下频率虽然低,但谨慎攻筐带来的好处是有篮下效率。

米德尔顿:

几位现役中距离高手的区别

这是提问中没有提到的球员,但很有必要说一下。米神在中距离频率和效率上等于杜兰特,但这里我并不是要吹嘘米神的威武,主要是想说一下米德尔顿跟杜兰特的差距在哪——中距离之外,米德尔顿就全面劣势了。米德尔顿是个速度平平的锋线,挡拆或者单打更倾向于跳投,当然,杜兰特也同样喜欢跳投,问题是,米德尔顿的篮下频率比杜兰特还低,篮下命中率又远比杜兰特低,只有58%,他去篮下要到罚球的频率也远低于杜兰特,

纵深能力的缺失和侵略性不足是米德尔顿相比杜兰特在效率上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不过米德尔顿57%的真实命中率还有提升的空间,他上个赛季35.9%的三分命中率低于他的实际能力。当然,米德尔顿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进攻的戏份尚没有达到能力上限吧——他出色的中距离能力,回合占有率不该只有24.4%。

这篇中距离文章,其实始终在强调一个观点——即使是中距离大神,也不能只有中距离,中距离应该被视为降低开发进攻难度、辅助消化球权的手段,相比遭遇协防更严重的篮下,出手位置更局限的三分线,中距离更容易利用简单的配合甚至不配合直接单打找到出手机会,失误少,开发进攻成本低,但预期效率也不可能高——即使是中距离大神,他们真正提升效率的手段靠的也不是中距离,这只是他们维持产量和效率下限的办法,篮下、三分球、造罚球永远是比中距离更加高效的选择。米德尔顿和利文斯顿,一个没篮下,一个没三分,于是各自都有效率瓶颈,特别是利文斯顿甚至是一个拖进攻的球员。

中距离打法也特别容易产出毒瘤型球员——这种打法因为开发进攻难度低,很容易让得分手们迷恋这个区域并打出高产表现,但如果缺少篮下、三分和罚球的支持,效率无法保证,再加上中距离打法改变防守能力差,很少助攻队友,所以很容易形成一个人打,四个人看——是纯粹看,不是等吃饼,顶多帮抢个篮板——然后这个人又没那么准,最终结果是这个球员的确高产,也被一些球迷认为进攻很强,但球队其实并没有受益,中距离可以出迈克尔乔丹,也可以出毒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