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日前,一位名叫“塔莎杜朵”奶奶的創作刷爆了朋友圈,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網紅,後來,又相繼紅了摩西奶奶、梵高奶奶。

這些奶奶們雖然年逾古稀,仍然不放棄自己的文藝理想,遵從本心,畫心中所想。她們覺得,創作就是她們的精神容器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些白髮蒼蒼卻有著赤子之心的奶奶們!

[1]

·摩西奶奶·

(做你喜歡做的事)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摩西奶奶,普通的農場女工,生育了10個孩子,幾乎一生都在為家庭瑣碎操勞。77歲開始創作,80歲時在紐約舉辦個展。她說:“就算到花甲之年,也要做你喜歡的事,上帝會高興地為你打開成功之門。”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創作,正是我喜歡做的事兒,

成為了每天支撐我生活的動力。”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真正地愛自己,不是去犧牲掉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去打拼什麼輝煌的未來,而是在當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讓自己的內心充盈著喜悅,讓現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度過。”——摩西奶奶

[2]

·梵高奶奶·

(用畫筆回憶魂牽夢縈的故鄉)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她叫常秀峰,是一位來自河南方城縣的農村老太太,作品被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和臺灣馬英九先生收藏。人們被她的天賦所震驚,稱她為中國的“梵高奶奶”。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這位“梵高奶奶”創作了百餘幅畫,在拿起畫筆以前,常秀峰是河南南陽方城縣一個僻靜山村裡的農婦,為了擺脫了貧困,她帶著自己所有的孩子走出大山。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鄉村、往事,陪伴在身邊的花草、樹木、動物……梵高奶奶畫的都是心心念唸的故鄉。過去雖是苦日子,可這畫面中卻充滿著陽光與思念。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看看這些畫,

你會記得一個女人,

因為創作治癒了自己的思鄉之情。

【3】

·塔莎奶奶·

(有情感地享受最好的時光)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她叫塔莎·杜朵,出版繪本二十多種,曾榮獲美國優秀繪本作家的榮譽——凱迪克榮譽獎,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插畫家。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說起繪畫,不得不提塔莎奶奶那座更為人稱讚的秘密花園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57歲那年,塔莎搬到了佛蒙特州,在一片荒原中,建起十九世紀風格的庭院、花園、果林、池塘,過起了無數人嚮往的自給自足的“真·森女”生活。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在她的秘密花園裡,薔薇、鬱金香、山茶花、睡蓮等數不清的花朵在四季裡依次綻放。塔莎奶奶親手製作肥皂、蠟燭、油燈、拼布襯裙,頭上永遠戴著美麗的頭巾。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充實地過日子,有情感地將生活樂趣賦予創作中,這就是最好的時光。”

【4】

·水彩奶奶·

(用心感受生活的美)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水彩奶奶Cathy Johnson是美國的自由藝術家,畫過34本書(好勤奮!)來介紹自然、水彩和歷史。在她的畫裡,我們看見平淡而美麗的生活。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水彩奶奶還熱衷於與大家分享畫水彩的心得,是個熱心腸!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細膩的水彩讓我們感受到繪畫是一種多麼親切而有意思的記錄。

70歲的奶奶們告訴你:“想畫就畫,創作是每個人的精神容器”

完這些奶奶們的故事,讓人渾身充滿了想要創作的能量。創作,成為了奶奶們,甚至每個人的精神容器,連接身體覺知,傾聽心靈的渴望

喜歡創作的人都知道,當畫作完成的時候,不但裝納了色彩、內容和整體的物像主體,同時還裝納了我們作畫時的動機、情感和想要表達的精神狀態。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文藝是“慾望的替代滿足”。

我們越來越處於一個高度物質化的時代,生活中有你喜歡、你期望或者你討厭、想拒絕的物質。在畫紙上塗抹,創作出你想要的物質,最後釋放出你想要表達出來的情感。可以說,我們越來越需要藝術這個精神容器。

現階段的孩子壓力都很大,無論是來自生活、學習還是與人相處,在日常中創作幾筆,可以更好地讓他們釋放壓力,愉悅靈魂。

創作這件事不只是畫畫

它作為精神容器可以陪伴你一輩子

現在開始,讓創作成為你的日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