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合理」要求,可以引導孩子學會選擇

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本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會提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

比如面對美食的誘惑,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學會“剋制”,事實上他們總是希望把好吃的都帶回家。例如,面對色香具佳的蛋糕,小孩子總會要這要那。

“爸爸,曲奇!泡芙!我都要吃!”孩子趴著玻璃櫥窗,口水已經流出來了。

“不行,什麼都要。不能買那麼多,買一樣”爸爸皺著眉堅決反對。

“我就要這兩樣!爸爸,買!”孩子扭捏著身子,扯著爸爸的衣服。

“不行,吃不了那麼多,這次買曲奇,下次再買泡芙。”爸爸無動於衷。

“我吃的完,我能吃很多。”孩子開始有些著急。

“爸爸說了,不行!別鬧。趕緊回家,再鬧曲奇也不買了,下次都不帶你出來。 ”

孩子看著蛋糕,開始大聲的啼哭……

面對“不合理”要求,可以引導孩子學會選擇

喜歡美味,這是本能的想法。“不行”,這兩個字就像圍堵河流的堤壩,會讓孩子想要的情緒更加的激烈。

“不行,吃不了那麼多”當爸爸說孩子吃不完的時候,在孩子眼裡這不是事實,自己明明是可以吃完的。這樣只會讓孩子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而轉為情緒化的“爭論”。

“下次都不帶你出來!”這種威脅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讓孩子的情緒變得不穩定。引發情緒問題,是大部分父母生活中最糟糕育兒體驗了。

面對“不合理”要求,可以引導孩子學會選擇

那我們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

“爸爸,曲奇!泡芙!我都要吃!”孩子看見蛋糕提出自己的想法。

“哇!好多曲奇和泡芙啊。你喜歡奶油味還是巧克力味?爸爸也好喜歡這些點心。”把想法表達越充分,心情也會越放鬆。

“巧克力味!”孩子很明確自己喜歡的口味。

“哦,巧克力甜甜的。你看這裡還有爸爸喜歡的杏仁酥、綠豆糕、蛋撻、雞蛋卷……”

孩子跟著爸爸的手指,開始觀察每一種點心,“這種綠綠的是什麼呀?”

“這是抹茶蛋糕,上面綠綠的是一層綠茶。這也是爸爸喜歡的口味。”

爸爸開始把選擇的問題引導孩子去思考“這麼多我們都喜歡,可是買點心是要付錢的,我們一次沒辦法買那麼多,怎麼辦呢?”

“不能買多了,媽媽說甜的吃多了牙就壞了,今天就買曲奇吧。下次我們可以再買別的。”孩子開始思考選擇的問題,把媽媽說的那些話用來開導爸爸了。

“好的,這個辦法不錯,我們一會回家一起分享曲奇。”

面對“不合理”要求,可以引導孩子學會選擇

有趣的育兒心理學:

誰都會面對誘惑,我們希望得到美好東西的感覺其實和孩子是一樣的。只不過成人越來越不會將想法直接的表達出來。

孩子需要去體會的,不是不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表達自己的喜歡並不等於一定要馬上擁有。

例子中孩子發現爸爸的想法和自己一樣,就會接納自己,反而從爸爸什麼都想要的狀態中,看到問題,學會做出選擇。

孩子幫助爸爸解決了選擇的問題,也會更有成就感,內心更會感受到成長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