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

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

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

網絡圖片

捏麵人又稱麵塑,過去麵塑藝人挑擔提盒,走街串巷,做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玩意為了混口飯吃。捏麵人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麵和麵粉,加上顏料、石蠟、蜂蜜,製成柔軟的麵糰,用手和簡單工具,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剪子、小梳子、小尺子、小鐵皮、竹籤,靈巧地點、切、刻、劃,捏出身、手、頭、臉,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藝術形象脫手而成,惟妙惟肖。

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

網絡圖片

據專家考證,從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豬來推斷,捏麵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南宋《東京夢華錄》中對捏麵人也有記載:“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魘兒。”那時的麵人都是能吃的,謂之為“果食”。而民間對捏麵人還有一個傳說,相傳三國孔明徵伐南蠻,在渡蘆江時忽遇狂風大作,機智的孔明隨即以面料製成人頭與牲禮模樣來祭拜江神,說也奇怪,部隊安然渡江並順利平定南蠻,因此,凡執此業者均供奉孔明為祖師爺。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捏麵人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就捏製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獷、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緻、優美、精巧。

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

網絡圖片

小時候,經常看見捏麵人的將擔子放在學校門口,老人五十多歲,戴一副老花鏡,一隻眼鏡腿斷了,用粗棉線栓住套在耳朵上。一個木箱,下面是工作臺,上面豎個草靶,插著各式各樣的立體造型:西遊記神話人物、十二生肖、葫蘆南瓜等植物······放學後小朋友們總喜歡安靜地站在一旁看他捏麵人,老人手指飛快地穿梭在各色麵糰之間,先用一小團肉粉色的面捏成小人頭插在竹籤上,用小竹刀左摁右摁,轉眼之間,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再用一小片黑麵往頭頂一披,小梳子一抹就成了頭髮。接著用一丁點顏色不同的面在手心中一擀,就是一件花衣服,三下五除二,手腳捏齊,姿勢擺好,一個人物不消十分鐘就立於眼前,讓圍觀的小孩看得目瞪口呆。這的確是一個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色彩的傳統技藝,呈現了老人精湛的造型技巧。

揚州捏麵人大師首推何傳俊,他從小繼承祖傳手藝,跟著戲班闖蕩南北,塑造了很多戲曲人物。上世紀七十年代定居揚州,在瘦西湖公園裡設攤捏麵人。他捏塑的人物、飛禽、走獸,姿態各異,妙肖傳神、活靈活現。如今老人的手藝被女兒所繼承,何燕蘭製作的題材除了傳統戲曲人物和生肖動物,還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揚州八怪形象,作品於簡約中見潑辣、飽滿中見誇張。

構思巧妙、千變萬化、具有民族傳統色彩的技藝——捏麵人

網絡圖片

毋庸置疑,麵塑藝術的傳承面太窄,在這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隨著都市文化誘惑力越來越大,地方民俗文化日益崩潰,我們的國家有太多太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拯救,拿什麼來拯救捏麵人等民間藝術,它拷問著人們的良知和政府的價值取向,它同樣承載著深刻的民俗精神,畢竟是華夏民族的文化遺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