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叛逃前,蔣介石到底知不知情

沒有史料證明,在汪精衛進行上述活動時,蔣介石有所察覺。倒是國民政府遷至重慶後,汪精衛與蔣介石的對立日益加劇。

汪精衛叛逃前,蔣介石到底知不知情

汪精衛本是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遇刺受傷後辭職由蔣介石接任,可等蔣介石因專于軍事而辭去行政院院長時,接任的卻不是汪精衛反倒是孔祥熙。

雖然汪精衛擔任了國民參政會議長,但這只是一個參議性機構,並無政治實權。

於是,從晚清就開始參加國民革命的汪精衛,自認為是國民黨第一元老級人物,卻總是屈居於蔣介石的下風,他一直壓抑的憤懣使得日本人的“倒蔣立汪”對他有著極大的誘惑力。

蔣介石認為,中國軍隊的撤守,並不意味著完全戰敗,恰恰是中國軍隊於撤守過程中的不斷作戰嚴重消耗著日軍,使戰局向著有利於持久抗戰的方向轉變。

汪精衛叛逃前,蔣介石到底知不知情

對此,汪精衛嘲諷道:“戰敗不承認戰敗,和一個賭鬼似的,越賭越輸,越輸越賭,寧可輸個精光,斷乎不肯收手。”汪精衛給蔣介石指出的出路是:“如不能戰,則不如和。”蔣介石的回答是:“抗戰易,和平難。”

蔣介石認為:“世人只知戰時痛苦,妄想速和,殊不知和後之痛苦更甚於戰時,而況為屈服不能得到平等之和平。”

汪派成員的結論是:“國家已淪落到不易挽救的地步”,而蔣介石對於國家的困難處境根本不予考慮,對“日本的和議不假思索地拒絕”,甚至“連一句負責的老實話都不能說”,因此只有“下決心去國”。

為了掩人耳目,汪派叛國投敵成員分途逃離重慶:周佛海以視察昆明抗日宣傳工作為名,於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五日離開重慶;住在成都的陶希聖以去昆明講學為名尾隨而至;同樣在成都任職的陳公博兩天後飛赴昆明。

而汪精衛本人出逃的計劃是:以去昆明講演為名,於十二月八日離開重慶。——之所以選擇八日,是因為這天蔣介石尚在桂林考察軍事。可是,蔣介石提前返回了重慶,汪精衛大為驚慌,以為自己的出逃計劃洩露。他在焦灼不安中等待了十天,其間不斷地琢磨蔣介石的活動安排,以給自己找尋最有力的出逃時機。

汪精衛叛逃前,蔣介石到底知不知情

十八日,蔣介石召集國民黨中央委員訓話,汪精衛趁機倉皇飛往昆明。十九日下午,汪精衛、陳璧君、陶希聖、曾仲鳴、陳春圃等十餘人飛抵河內。第二天,陳公博也抵達河內,而高宗武、梅思平等人已經抵達香港。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