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員工爲客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視員工為客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安利(中國)榮膺2018大中華區僱主品牌最佳員工體驗獎

7月19日,知名人力資源媒體公司HRoot與僱主品牌專業機構WINGs聯合主辦的“2018大中華區僱主品牌創意大賽(Employer Branding Creativity Awards in Greater China 2018)”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安利(中國)、飛利浦、輝瑞、騰訊、百度等40餘家知名企業獲得各項大獎,成為在僱主品牌領域有著卓越影響力與成就的領導者。其中,安利(中國)以“安利員工體驗地圖”項目獲得“最佳員工體驗獎”。這是安利(中國)第二次獲此大賽獎項,2017年以“安利體驗官實習生項目”獲得該大賽的“媒介傳播獎”。

視員工為客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18大中華區最佳僱主品牌創意大賽”自2018年1月啟動,共設置5個單項獎與5個項目獎,從創意設計、用戶體驗、內容運營、傳播策略、傳播效能等五個維度進行評選,並邀請優興諮詢全球戰略諮詢副總裁Richard Mosley、卓越職場研究所中國區首席執行官José Carlos Bezanilla、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博士、《商業週刊/中文版》執行主編範榮靖、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朱秋霞、HRoot總經理唐秋勇、WINGs創始人傅海洋組成國際評委團。

視員工為客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作為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人力資源領域創意大賽,“2018大中華區僱主品牌創意大賽”旨在表彰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具備最高標準僱員條件的企業。在歷經啟動、報名、研究、獎項確定等4個階段歷時5個月,共收到來自安利、飛利浦、輝瑞、騰訊、百度等累計248家公司的681個僱主品牌創意作品,最終47家企業在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

員工的體驗員工說了算

在體驗經濟時代,贏得顧客的美好體驗已成為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武器,而顧客體驗的重要載體就來自於員工。安利大中華人力資源副總裁張玉珠女士表示,2014年安利就全面啟動了體驗戰略,線下建設體驗實體,線上打造數字化體驗平臺。公司也深知員工體驗對於客戶體驗的關聯和促進作用,因此在公司內部,安利也著力提升員工在每一個工作環節的體驗,營造活力文化,打造敏銳組織。而且,員工體驗需要具備“員工導向”、“全局視角”和“持續發展”三個要素,才能更好地打造具競爭力的美好工作體驗。

視員工為客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17年,安利(中國)成立了“員工體驗地圖”跨職能項目組,由十餘位年輕員工擔任“體驗策劃師”。項目以“用戶”為中心,藉助用戶體驗研究工具和場景化的調研訪談,邀請了過千位員工作為“真實用戶”親身參與和打造獨特的安利體驗關鍵時刻。這些“用戶”不僅包括新員工、現在職員工,還包括離職員工。目的就是希望從員工的角度出發,為他們創造美好的工作體驗,激發員工的認同感、參與感和歸屬感,幫助他們與公司共同成長。

打造可持續的美好體驗旅程

此次獲獎的“安利員工體驗地圖項目”全面覆蓋員工從求職、入職、在職、離職四個階段的體驗觸點,透過體驗地圖的形式來講述員工從“候選人”到 “新員工”,到“在職員工”,再到“離職員工”的整個安利員工體驗之旅。整個旅程運用了客戶體驗管理的方式,把員工視為客戶,從400多個員工體驗觸點中甄選和定義出了20多個關鍵點和7個優先改善方面,安利也將資源集中投放在這些員工關注和重視的範疇,例如面試管理、入職期新人融入、成長和發展機會、差異化績效管理、服務型領導力、離職情感關懷等方面,並且透過同步的主題式溝通宣傳,加強員工的感知度。

視員工為客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這一系列的舉措實施和宣傳中,安利也始終與員工保持公開透明的溝通,比如在內部網站設立創新平臺,收集員工對公司戰略和重點項目的建議,經過評估後付諸實踐,有效提升了員工的參與感和工作成就感。2008年7月至今,共收到6627名員工的41,118則創意,其中1,439則被採納,所產生的商業價值高達數億元。另外,還會根據年度全球員工滿意度調研結果,以及對標高績效公司的優秀做法和外部趨勢,持續優化員工體驗。

視員工為客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自2001年以來,安利(中國)已在僱主品牌領域獲得了超過120項榮譽,一直致力於為員工持續創造充滿活力、尊重、關懷和認可的工作環境,為員工提供富有挑戰性的成長和發展空間。員工體驗並非一勞永逸,需要持續更新迭代,使體驗與員工訴求變化、公司戰略發展、體驗持續改善等相匹配,才能達到持續吸引和保留人才,為企業不斷增添活力,為員工創造與時俱進的職業成功機會,打造卓越員工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