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動哈爾濱》讓我們爲之動情——訪哈爾濱歌劇院院長李曄

《情動哈爾濱》讓我們為之動情——訪哈爾濱歌劇院院長李曄

《情動哈爾濱》讓我們為之動情——訪哈爾濱歌劇院院長李曄

近日,隨著音樂劇《情動哈爾濱》排演消息的不斷髮酵,人們對該劇充滿了好奇和關注,為什麼要拍這部劇?為什麼要拍80年前的哈爾濱?拍這部劇有什麼現實意義?帶著疑問,筆者走訪了該劇主創單位——哈爾濱歌劇院院長李曄,聽聽她對這部劇的深入解讀。

初見李曄院長,優雅、知性、沉穩,散發著淡淡的文藝氣息,說話的聲音輕輕柔柔的,看不到一點女強人的樣子。可是交談起來,就會領略她優雅不優柔、大氣不強勢的性格魅力。

李曄介紹說,音樂劇《情動哈爾濱》是哈爾濱首個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扶持的劇目,參加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暨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遴選,成功進入前六,並將參加全國展演。

談起哈爾濱歌劇院,李曄的驕傲和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她深情地說,哈爾濱歌劇院誕生於1959年,是新中國四大歌劇院之一,“哈爾濱歌劇院”這幾個字也是朱德委員長親筆題寫的,六十年間經歷過幾次的創作高峰,誕生過很多優秀的劇目,如《江姐》《焦裕祿》《安重根》《山野裡的遊戲》《八女投江》《茉莉飄香》等, 尤其是《江姐》,已經是六度復拍,成為歌劇院的品牌劇目。作為高雅藝術院團,肩負著傳播高雅藝術、創拍精品劇目的責任。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了文化繁榮發展的新時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國家藝術基金對國有藝術院團創作劇目的扶持,助推了精品劇目的誕生,音樂劇《情動哈爾濱》正是資助項目的成果展現。希望通過這部戲,讓大家瞭解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日偽的高壓統治下,作為一個移民城市的哈爾濱所表現出的頑強不屈的抗爭精神和對勝利充滿期待的生活態度,讓人們瞭解哈爾濱光榮的歷史傳承,進而愛上這座城,建設這座城,奉獻這座城。

關於演員團隊,李曄介紹說,我們雖然在講一個“老故事”,但我們更需要“新思維”。打造該劇的是一群年輕的藝術家,無論是整體思維,還是對藝術的理解和挖掘,都是非常值得點讚的。憑藉他們對藝術的見解和追求,該劇一定是一部走心之作。希望這部戲不僅僅停留在商業化的製作上,更要靜下心來真正為老百姓講一個故事;不只是為了震撼和煽情,更要留下一份感動和思索,要讓觀眾多年以後仍有所回味。

談起演員團隊,李曄說,沒有熱情,就不可能創作出任何真正的藝術作品。為了這部劇的完美呈現,演員們投入了極高的熱情,他們非常刻苦,臺詞、唱段、舞蹈、表演,反反覆覆,精雕細刻,千錘百煉,精益求精,彷彿在重拾一種感覺和激情。相信通過百日攻堅戰,他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

關於該劇創作經過和排練情況,李曄說劇院組織省內專家舉行了小型研討會,對該劇的創作導向和劇本戲劇結構進行了嚴格把關;聘請國內知名舞美道具設計和服裝造型設計,舞臺呈現將極具年代感和視覺衝擊力;音樂創作上力求達到戲劇表演的藝術張力和情感渲染;對聲樂演員和舞蹈演員進行有針對性的互補式訓練,全部達到能唱能跳、能說能演的要求。

採訪結束時,李曄頗感自豪地給記者看了該劇的舞美設計,80年前的哈爾濱老火車站、男主人公周思平的家、男女主角初遇的索菲亞教堂......太原汁原味啦,真有種穿越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