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黴」的茶葉也能喝?金花白茶企業標準在榕公開

隨著“金花茶”在市場的日漸走俏,有關於“金花茶”的標準問題也備受關注。7月14日,記者從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福建省正山堂名山茶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福鼎市名山茶葉有限公司承辦的“金花白茶創新研討會”上獲悉,金花白茶企業標準首度對外公開。

“發黴”的茶葉也能喝?金花白茶企業標準在榕公開

“金花白茶創新研討會”現場

業內人士認為,新常態下,中國茶葉市場正發生著激烈的變革,企業若想在當下環境中生存,必須向組織化、創新化、品牌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而金花白茶標準的建立將規範金花白茶企業的生產銷售,促進白茶產業的健康發展。

什麼是金花白茶?

金花白茶是近年來白茶企業創新的又一白茶產品。因為金花與黃麴黴素在外觀上看起來很像,所以這種“發黴”的茶葉剛開始備受質疑,且無人問津。但是,隨著消費者認識的逐步提高,金花白茶開始逐漸走俏於市場,就連國企品牌也開始大力推廣金花白茶。同時,為了促進金花白茶更好地發展,生產企業也紛紛擬定金花白茶的相關標準。

“發黴”的茶葉也能喝?金花白茶企業標準在榕公開

緊壓金花白茶

據記者瞭解,從2017年9月份開始,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曾多次組織論證會議,結合各行業專家、教授、相關管理部門的科學研究成果,終於今年初,寧德市衛生委通過認定,以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金花白茶》。

根據福建省福鼎市名山茶葉有限公司起草的企業標準中闡述,金花白茶是以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為原料,依次經蒸汽軟化、壓制成型(或不壓制成型)、發花、乾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含有冠突散囊菌的茶葉產品。金花白茶可以分為散狀金花白茶(白毫銀針金花白茶、白牡丹金花白茶、貢眉金花白茶和壽眉金花白茶),以及緊壓金花白茶(緊壓白毫銀針金花白茶、緊壓白牡丹金花白茶、緊壓貢眉金花白茶和緊壓壽眉金花白茶)兩大類。

與普通白茶相比,金花白茶就多了一個發花工藝。所謂發花,實質是通過控制一定的外界條件,促使微生物優勢菌——冠突散囊菌生長繁殖,形成子囊菌特有的繁殖器官——閉囊殼,並藉助其體內的物質代謝與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實現茶葉色、香、味等品質成分的轉化,從而使茶葉具備獨特的品質風味的過程。

“發黴”的茶葉也能喝?金花白茶企業標準在榕公開

“金花”的數量和質量往往作為判斷金花茶葉品質優劣的指標。根據發花工藝的不同,茶葉中的“金花”長勢不一,有些“金花”茂盛,肉眼可見,而有些“金花”較小,肉眼難以看見。一般而言,新茶中的“金花”較多,形似“米蘭”。老茶中的“金花”較少,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金花”逐步萎縮變白,三十年以上的老茶基本見不到“金花”,只能隱約可見白色欠均勻的斑點。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不同年份的茶葉中的“金花”形態不一,但茶葉中的“金花”均處於活躍狀態,茶多酚等的氧化反應一直在進行。

金花白茶與普通白茶有何區別?

福建農林大學茶學院副院長孫威江教授表示,作為白茶產品中的又一創新品種,金花白茶改善了白茶中的粗老味,提高了茶葉中的生物活性。通過研究表明,冠突散囊菌的生長繁殖降低了白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總量,黃酮總量和咖啡鹼含量得到顯著提高。此外,發花能夠通過降低酯型兒茶素的含量,緩解茶葉苦澀味。

“發黴”的茶葉也能喝?金花白茶企業標準在榕公開

福建農林大學茶學院副院長孫威江作《金花白茶品質特徵分析》主題研討

“發花後的白牡丹具有典型陳年特徵,而壽眉具陳香、滋味陳醇等特徵。”孫威江表示,從葉底來看,白牡丹發花後,葉底較為軟爛、葉形不完整;壽眉發花後仍能保持較為完整的葉形,葉質柔軟但不軟爛。從滋味來看,發花白牡丹菌花香較輕,青澀味有一定減輕但仍有青澀味,白茶原味的氣味較為顯著;發花壽眉具有較為顯著的菌花香,滋味陳醇,無明顯澀,白茶味不明顯。

“冠突散囊菌屬於微生物的一種,它的生長決定了茶葉的風味。比如,冠突散囊菌會產生很多胞外酶,進而幫助茶葉中的蛋白質、澱粉、多酚類物質轉化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民和表示。

“發黴”的茶葉也能喝?金花白茶企業標準在榕公開

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民和作《冠突散囊菌的生物學特徵和水解酶分析》主題研討

據稱,金花白茶的優勢菌種為冠突散囊菌,冠突散囊菌的活性強,能夠壓制其他菌種的發展。此外,冠突散囊菌也是一種安全性的菌種,在大量的冠突散囊菌基因族中,未發現有名毒素。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發花過程中,仍可出現少量有毒素麴黴。

白茶創新需要標準支撐

“近年來,作為中國六大類茶葉之一的白茶鋒芒暫露,紅遍茶市。但是,白茶未來之路在哪裡,這是白茶業內人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金花白茶研發者、原福鼎國營茶廠廠長林飛應認為,白茶企業的未來之路在於差異化競爭,這種差異化競爭不應該僅僅侷限於品牌與價格上的競爭,更應該是一種產品特異化的競爭。而金花白茶的創新是對茶葉傳統工藝一次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對於白茶產業升級、工藝創新具有一定借鑑意義。

“發黴”的茶葉也能喝?金花白茶企業標準在榕公開

福鼎市白茶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林飛應作《金花白茶的研發體驗》主題研討

林飛應表示,作為最接近天然的茶葉之一,白茶不揉不炒,猶如陽春白雪。但是,白茶形態鬆散,如何讓白茶‘瘦身’,便於貯藏和攜帶是白茶生產者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白茶工藝返璞歸真,這也導致了不同白茶生產企業出品的白茶滋味差異性不大,白茶茶湯滋味較為清淡、單一(除老白茶外)。任何產品都是有生命週期,在瞬息萬變地消費市場,如何才能留住需求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唯有進行工藝上的創新才能讓白茶滋味不斷轉化,層次感更加豐富,才能立足於市場,經久不衰。

福建省科協黨組書記楊江帆表示,創新是新時代茶業發展的關鍵,金花白茶的創新豐富了白茶的品類,提高了白茶的主要功能成分,增加了白茶的附加價值,不僅有利於茶葉資源的綜合利用,而且還滿足了市場多元化需求。據稱,目前,白茶產業已進入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時代,形成了地方產業集群,而通過白茶技藝手段的創新,優化了白茶產品結構,為白茶產業激發活力,將成為白茶產業另一個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發黴”的茶葉也能喝?金花白茶企業標準在榕公開

福建省科協黨組書記楊江帆作《行業創新與引領》主題研討

“白茶散茶較為鬆散,2008年左右,白茶企業進行了創新,將散茶壓制成餅,解決了白茶不易倉儲、運輸等問題。如今,白茶企業再次創新,研發了金花白茶。但是,創新必須要有標準化作為支撐,才能促進產業更加良性地發展。”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翁昆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