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貸款失衡,居民進入高負債期,4億房奴的玻璃心,買房需謹慎

一直以來,我們的人民都信奉“量入為出”的原則。他們不能借錢而不借錢,更不用說貸款了。但近年來,這一趨勢逐漸發生變化,中國人損失的貸款多於儲蓄。

汽車貸款、信用貸款、房屋貸款等貸款,尤其是那些“6包”支付房奴,貸款不僅是把自己掏空,而且還空了兩個家庭和孫輩三代儲蓄。

貸款需求高,銀行卡餘額越來越少,存貸款失衡的真相是什麼?

第一

中國居民進入高負債期

現在,債務貸款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2017年度家庭存款增加4兆6000億元,全年家庭貸款增加7兆1300億元。

也就是說,中國人一向勤儉節約,他們去年從銀行借的錢比他們在銀行裡的錢多,兩者之間的差距已到2兆5300億。

存貸款失衡,居民進入高負債期,4億房奴的玻璃心,買房需謹慎

回顧過去10年來,我國居民存款數據的表現一直非常穩定,9兆之間略有波動。

不同的是,居民貸款就像火箭一樣。自2016以來,家庭貸款首次超過家庭存款,並迅速開放,十年增長6兆4900億。

到2017年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校長陳豔斌於六月表示,到2017年底,中國家庭部門的槓桿率由家庭債務/家庭可支配收入高達110.9%,高於美國家庭的槓桿水平。扇區(108.1%)。

存貸款失衡,居民進入高負債期,4億房奴的玻璃心,買房需謹慎

第二

超過4億的人是“房子奴隸”

居民如何獲得更多的貸款和更少的儲蓄?

答案是明確的。是一所房子。

數據顯示,70%以上的居民貸款是中長期貸款。即使是短期貸款,也有很多消費貸款、現金貸款形式非法流入房地產市場。

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不斷加大,限制購買、限價出售、限價、搖號、限制土拍等主要手段。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仍然對買房有極大的熱情:沒有房子的人想買房子,買房子的人想買第二套和第三套。

據統計,中國約有2億戶通過銀行貸款購買住房。房奴的數量應該超過4億。

事實上,許多房奴為了買房子賺了很多錢。

按照銀行規定,每月平均繳費不超過收入的50%,比如住房貸款的120萬,每月6000元,月收入1萬2000元。

很多人的收入都達不到這個標準,為了把房子拿下來,只想賺個月高的收入,其實,工資可能只有8000元,每月的貸款就完成了,只有不到2000元,不得不啃老或找各種各樣的野生道路謀生。

為了買房子,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它促成了終生儲蓄、透支青春和夢想,併成為30年來的奴隸。

存貸款失衡,居民進入高負債期,4億房奴的玻璃心,買房需謹慎

第三

隱性債務危機

在鉅額貸款償還壓力下,這是一場隱性債務危機。

2017年底,一位互聯網公司的深圳高管在被公司解僱後從26層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有一個老人,一個小妻子,一個全職家庭主婦,一個揹著沉重負擔的男人,加上兩個住房貸款。被公司解僱後,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知道,大多數普通家庭賺錢。他們想養家餬口,養汽車,養孩子,所以他們不敢花錢或害怕疾病。當你每天醒來時,你必須承擔巨大的債務負擔。一旦失去工作,很容易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這樣,如果不能保證在未來20年或30年內會有穩定的現金流,那麼,一旦資金中斷,或是重大疾病,將有兩個以上的選擇,要麼出售財產,要麼走向死衚衕。

最近,許多行業解僱或降低了工資,包括經紀公司、銀行、房地產甚至互聯網。對很多人來說,它實際上瀕臨破產,但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存貸款失衡,居民進入高負債期,4億房奴的玻璃心,買房需謹慎

第四

警惕買房子

在全球去槓桿化的背景下,國家地方政府已經進行了全面的盤點,經過幾年的地方融資平臺清理和債務風險調查,政府部門的槓桿率已經降到了36%左右。

從企業層面看,國有企業的槓桿效應有限,負債率由6年底的65.6%下降到65%,民營企業從62%下降到52%。

居民的實際情況不是減少槓桿,而是增加槓桿。

經濟學家劉宇慧在演講中說:

今年,無論是股票、債券、大宗商品還是其他金融產品的組合,很明顯,當前的金融市場預期將處於更加焦慮的宏觀象限。

他指出,這兩個象限是通脹壓力迅速上升和槓桿率緊縮的財政壓力,中國不得不進行結構性調整,未來經濟持續低迷將面臨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注意,買房許謹慎。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區評論!

存貸款失衡,居民進入高負債期,4億房奴的玻璃心,買房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