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爲止最好的國產片

如果說《動物世界》吹響了國產電影進軍暑期檔的號角,那麼口碑爆到一塌糊塗的《我不是藥神》,則成為了2018年暑期檔的第一個高潮。再把視角延伸到2018年,《我不是藥神》是今年迄今為止,質量最佳的國產片。

從“山爭哥哥”的46歲頂級流量話題,到提前點映口碑“零差評”,再到上映首日超過47.7%的排映空間,《我不是藥神》已經完全具備了爆款電影的特質。在燥熱無比的暑期檔,它或許無法成為比肩《戰狼2》的票房收割機,但絕對能在國產電影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誰說中國電影人拍不好現實主義?近五年來,《天註定》《桃姐》《親愛的》《白日焰火》《嘉年華》《八月》等作品接連湧現,其題材涵蓋了死亡、打拐、罪案、性侵、年代等,如今更具生活氣息與現實肌理的《我不是藥神》終於問世。在充滿荒誕和黑色幽默色彩的商業類型片中,《我不是藥神》融入對人性的自我救贖、對社會不公的吶喊、對生命的無限留戀,最終完成了觀賞性與思想性的統一。

別拿《摔跤吧!爸爸》說事了,豆瓣評分9.0的它足堪回味

提到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中國電影人要低下額頭,同樣受制於好萊塢的韓國同行與印度同行,都有刷屏的代表作。無論是《熔爐》還是《素媛》,抑或《摔跤吧!爸爸》或者《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對畸形病變的社會問題都痛快淋漓地直抒胸臆,上映後不僅引發了對社會問題的全民關注,甚至促進了相關立法的推進,由此顯示出文藝作品對現實世界的巨大影響力。

反觀中國電影創作,抑或沉浸在IP浪潮中不可自拔,抑或在喜劇道路上繼續狂奔,抑或仍在搭乘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東風,對高速發展社會中的種種問題選擇性忽視。因此,每一部外國現實主義力作的出現,都是對中國電影導演的一次心靈震盪——電影審查制度,絕不是現實主義力作缺乏的原因。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我不是藥神》選擇了極具輿論熱度的醫療問題為切入口,把曾經轟動一時的真實故事搬上了大銀幕。現實中,有一名被稱作“中國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的陸勇,他本身是慢性粒白血病患者,因付不起高昂的正版藥品,從印度代購大量同樣療效的低價印度藥。後因販賣假藥罪被捕,卻在慢性粒白血病患者中極具號召力。

電影中的程勇,比現實裡的陸勇更有衝擊性。窮困潦倒的中年男子程勇,父親住院沒錢做手術,印度神油生意慘淡房租難交,前妻上門羞辱要奪走兒子撫養權。眼看走投無路,慢性粒白血病人呂受益找上門,4萬一盒的瑞士格列寧吃不起,2000一盒的印度格列寧,敢不敢賣?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既然有錢掙,為什麼不賣?程勇鋌而走險,意外拿到了印度格列寧在中國的代理權,就此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飽受天價藥之苦的慢性粒患者,看到了不用傾家蕩產的希望,售價低廉的印度格列寧,迅速蔓延到了整個上海地區。在彼時的藥品管理辦法中,只要未列入藥品清單的,即為違禁藥——這意味著,程勇賣的藥,是法律意義上的假藥。

情與法的衝突就此展開。按照法律規定,販賣與購買印度格列寧行為都屬違法,當警察現場抓獲眾多購藥者時,老者對警察的質問直抵人心,“我吃了這麼多年藥,吃了一棟房子進去了,好不容易有低價藥,你把他抓起來,我們怎麼辦?我想活,不想死,行嗎?”電影通過患者之口,發出了“你敢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的吶喊。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小人物程勇,也在明哲保身與奉獻小我的糾結中完成了自我救贖。《我不是藥神》的前半段,程勇從金錢驅動販賣印度格列寧,到懼怕被捕金盆洗手,他身上有絕境中小人物強烈的求生欲,也有趨利避害的動物天性;到了後半段,在慢性粒白血病人呂受益病故後,程勇無視個人安危,自掏腰包為病患提供印度格列寧,其當代“活雷鋒”的形象閃耀著救世主的光輝。

當導演文牧野在電影中講出“所有的病,其實是窮病”的時候,《我不是藥神》就已經超過了大多數國產電影。

熠熠閃光的人物群像,用商業類型片包裹人文精神

隨著《我不是藥神》的劇情演進,立體而多面的人物走上臺前,成為這出生活悲喜劇裡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有與程勇並肩作戰的戰友,他們大多是城市中的邊緣人物,但有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內心健康且強大的他們,遠比他們貧窮的物質條件要富有。

有永遠沉默寡言,只用行動來證明一切的“黃毛”,他是農村來的慢性粒白血病患者,委身都市屠宰場,無錢看病卻心懷仁義,搶來印度格列寧給他人看病;有為了給身患白血病的女兒買價格高昂的瑞士格列寧,不得不在夜店謀生的單身媽媽;有頑強與病魔作鬥爭的慢性粒白血病人呂受益,他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對生的苛求,對家人陪伴在側的期望;還有白血病教會的牧師,他目睹了太多死亡上演,無怨無悔加入到“罪惡的”假藥銷售中。

還有與程勇對抗的另類人物。他們有警察,如鐵面無私、對假藥銷售一查到底的局長,他代表著政府對維護市場秩序的決心,也藏著導演對相關部門與國外藥商媾和的某種諷刺;警察中也有散發著人性光芒的人物,面對患者“你敢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的質問,他心懷惻隱之心,在黃毛車禍身亡之後,被“他只有二十歲,他只是想活著,他有什麼罪”徹底擊中,從此不再辦理假藥案。

除此之外,還有專事忽悠的無良藥商,他是奸詐的代名詞,是牧師口中“要下地獄”的人,卻講出了“所有的病,其實都是窮病”的“醒世恆言”。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我不是藥神》中的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側面,彼此映襯,互相呈現出人性糾葛、悲歡生死,以及法理與人情衝突的黑色故事。

事實上,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社會徹底釋放了市場經濟的活力,就此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變革。時代洪流中的個人命運,體制轉軌下的悲歡離合,都給予了影視創作極大的內容“富礦”,但或因審查嚴格、或因創作者自我閹割,現實主義力作屬於稀缺品。截取了其中一個片段的《我不是藥神》,最大的優點在於,用商業類型片的外殼包裹,來描摹悲歡人世裡的七情六慾。

講述絕症“逼死”眾多家庭的沉痛題材,《我不是藥神》卻能多次讓觀眾發笑。黑色幽默的添加,讓上揚的嘴角都有生活的苦澀。影片的笑點,有的來源於小人物程勇的絕境抗爭,有的來源於印度談判的精明狡黠,有的來源於牧師的古板木訥。從監製甯浩身上散發出的黑色幽默,讓堅硬的現實題材不再那麼沉重、銳利,反倒擁有了溫暖沉澱的力量。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讓觀眾充滿觀看慾望的商業元素,還在於它遵循了規規矩矩、不那麼出彩甚至有些套路的商業電影敘事邏輯。小人物陷入絕境——鋌而走險——金盆洗手——遭逢意外——自我救贖——重振旗鼓的敘事邏輯,算得上是工整的好萊塢劇情範式,但《我不是藥神》講得恰到好處,不販賣情懷與苦難,也不刻意煽情,因此不招人倦怠。

9.0豆瓣評分撐起口碑,《我不是藥神》有望成爆款

回顧近兩年來國產電影爆款,需要具備兩大條件:第一是比肩好萊塢的視覺語言與故事架構,如《戰狼2》《紅海行動》被稱讚為國產主旋律商業大片的典範,對戰爭、戰鬥場景的呈現,已經接近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優秀水準;第二則是擁有擊穿小眾圈層,走向全民觀影的社會話題與共通情感,以一己之力撐起2017年暑期檔的《戰狼2》,踩準了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讓日常觀影群體之外的觀眾,成為了最好的票房增量。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與以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相比,《我不是藥神》無疑因公正的商業類型元素,有了相當的可觀賞性。相比較而言,《桃姐》《親愛的》《嘉年華》《八月》等電影,或敘事節奏緩慢、或有強烈導演個人色彩、或因打拐題材偏向小眾,都未能掀起聲量巨大的輿論場。

被視作左手商業右手文藝的《白日焰火》,其實也是佔到了兇殺罪案的類型片便宜,加之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大放異彩,才能成就商業勝利。從這個角度看,穿上了商業類型片外衣的《我不是藥神》,具備了走向全民的可能性。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而能擊穿圈層文化的天價藥,無疑是社會多年關注的熱點。作為都市人的“新三座大山”之一,醫療問題一直都是壓在中國人心頭的重擔。大膽向天價藥開炮,探討絕症病人在面臨生死之間的倫理道德、法律人情問題,是《我不是藥神》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其話題熱度也能夠迅速發酵,成為全民話題。

當然,《我不是藥神》也不缺乏話題性,看46歲的頂級流量“山爭哥哥”成功“出圈”,就可以看出魅力大叔依然在年輕觀眾群體中,擁有強大的票房號召力。

當然,要想成為暑期檔的第一個爆款,超強口碑也十分重要。以2018年春節檔為例,上映首日並不佔優的《紅海行動》,依靠堅挺的口碑成功逆襲,成為春節檔最大贏家和黑馬。而《我不是藥神》,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千人放映、上映前的多輪點映,已經積累了超強口碑,豆瓣電影甚至在其公映前就放開了評分,超過6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達到了9.0分,足以顯示其逆天口碑。

這位46歲的“頂級流量”,製造了2018迄今為止最好的國產片

上映首日,《我不是藥神》就拿到了超過50.9%的排映空間,截至19:00單日票房已累積2.8億,這樣的市場統治力,已經與漫威超級英雄片相差無幾。剛剛收穫了最佳“期中考”成績的內地影市,正在等待第一部爆款的降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