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星期的起源與由來嗎

你知道星期的起源與由來嗎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猶太國一帶,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三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基督教傳入我國的時候,星期制也隨之傳入。

星期起源於古代巴比倫曆法,按此曆法,七天中有一天是休息日。理由是這一天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在公元前六世紀時,巴比倫的猶太教徒借用這個稱呼,並把它運用於宗教之中,使它成為一個愉快的日子。他們在《聖經》裡解釋了它的由來:在進行了六天的創世工作之後,第七天上帝結束了他的工作便休息了。於是信奉猶太教的人,就把“安息日”規定為星期的第七日。這個日子就是現在曆法上所標的星期六,因此,星期日是新的一星期的第一日,星期六為第七日。

你知道星期的起源與由來嗎

後來,因基督耶穌被釘死在十宇架上,復活在一個星期日,因此它變成了“主日”,給它賦予了特殊的重要意義。又因為基督教徒認為他不只是從猶太教分離出來的支派,而是一個獨立的教派,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宗教儀式,因此,在基督教社會里,休息日是星期日,而不是星期六。

在歐洲一些國家的語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並不是按數字順序,而是有著特定的名字,是以“七曜”來分別命名的。七曜指太陽、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這五個最亮的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

你知道星期的起源與由來嗎

在不同地區,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埃及人的一星期是從土曜日開始的,猶太教以日曜日開始,而伊斯蘭教則把金曜日排在首位。在我國,起初也是以七曜命名一星期中的各天,到清末才逐漸為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所代替,習慣上認為星期一是開始時間(某些地區也有把星期日作為一週開始的觀念)。

西方國家七日一制的稱呼多帶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禮拜這一天,叫“禮拜日”,七天稱“一個禮拜”,中國為什麼把七日一週叫“一星期”呢?

你知道星期的起源與由來嗎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佈停止鄉試、會試,廢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成立“學部”,袁嘉穀即奉命調入學部籌建編譯圖書局,後任該局首任局長。編譯圖書局下設編書課、譯書課,任務是研究編寫“統一國之用”的官定各種教材。各種教科書的編寫中自然會遇到一個“新名詞”該怎麼處理的問題。1909年,編譯圖書局設立了一個新機構統一規範教科書中的名詞術語。袁嘉穀親自參加了這個館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統一的名稱。把七日一週制定為中國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穀主持下制定的。

你知道星期的起源與由來嗎

我國古代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週,週而復始,稱為“七曜”;西洋曆法中的“七日為一週”,跟我國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與其如出一轍。但袁嘉穀感到不順口,使用起來不方便,與同事們商量後,將一週稱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稱周內各日。

你知道星期的起源與由來嗎

這就是既與國際“七日一週”制“接軌”,又具中國特色的“星期”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