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美術館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近年來,非盈利性美術館大量出現,併為觀眾帶來了眾多優質展覽。一個表面上不以賺錢為目的的美術館,如何能不間斷地舉辦動輒花費百萬的展覽?它們的錢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美術館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3月17日,2018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15位主講人就“藝術金融政策與藝術品投資”“藝術機構的市場化運營”“藝術品交易模式創新”“藝術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四個議題進行了主題演講。

其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中央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就非盈利性藝術機構的生存問題談了各自的看法,並向我們分享了美術館的那些“吸金大法”。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認捐、門票、文創、公教

2016年9月10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正式開館。作為一所非盈利性質的高校博物館,其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學校的支持、社會捐贈、通過項目申請國家藝術基金,以及門票收入。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在2018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上演講

但是,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看來,這幾項收入對於一個博物館的開銷來說非常有限。 “學校的每一分錢都有明確的用途,比如教育部的撥款是按照學生人數、辦學規模進行人均匹配的,科研經費則是根據教授提出的特定研究項目申請來的國家或者企業經費。所有的錢都有確定用途,留給博物館的錢從哪裡來?”

當然,清華也可以募捐,但這談何容易。“社會捐贈是一個途徑,但是在今天的中國社會,社會捐贈還不太成熟,我們還缺少毫無目的、毫無所求的完全公益性的捐出,很多捐贈帶有各種各樣的目的,甚至他所想要的是我無法提供的,這樣的錢怎麼能要?”

另外,對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面向公眾收費這一規定許多老師、同學和觀眾並不理解,因為國家的許多公立館如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等都是免費開放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作為一個非盈利性質的高校博物館,大家認為不應該收費。

對於這些問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增進收入:

1:校友及社會人士認捐

“今年是88級同學入學30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馬上要認捐博物館外面的圓形水池”,這一籌資渠道借鑑於多倫多安大略美術館,它們將美術館的每一根梁作為募資對象,讓公眾認捐,隨後建築的每一根樑上都會鐫刻捐贈者的名字。這種把美術館建設的大額經費分解成一小塊兒股份的方法,比找人掏2億建一個博物館簡單的多。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對話達·芬奇 第四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

2:用優質的展覽吸引觀眾付費觀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優質的展覽買單,如北京故宮的“千里江山特展”,即使排4個小時的隊,人們也願意前來付費觀展。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藏豐富,且擁有自己的資源優勢:清華的品牌、藏品品牌、展覽品牌、公教品牌、學術品牌。立足這些資源,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可以提供大量的優質展覽,從而吸引公眾付費觀展。

3:文創產品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開館首展中,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大西洋古抄本》60幅手稿真跡首次登錄中國,與此同時,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還開發了與之相關的文創產品,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對話達·芬奇 第四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現場

4:公教項目

此外,在達芬奇展覽舉辦的半年期間,雖然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沒有舉辦任何一場收費的導覽活動,但周邊的藝術教育機構卻每週六、日都在展廳舉辦兩到三場公教活動,每場收藏平均300-500元不等,且適用於中小學幼兒園各個年齡段。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擁有眾多優質教育資源,未來將嘗試將其轉化為收費的公教項目。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利用優勢資源吸引頂尖資源、建立知識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也是一座立足於高校的非盈利性藝術機構,所以它既不能通過賣畫獲得資金,也不能經營咖啡廳、書店、藝術衍生品店。即使是展覽門票,價格也不高。那麼作為一個真正的非營利美術館,它到底怎麼樣才能獲得資金?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在2018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上演講

1:利用優勢資源吸引頂尖資源

“很多人認為,我拉贊助的能力很強,其實搞錯了,我們不去拉贊助。”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說到。“中央美院的資金要想拓展,首先要找到美術館的優勢,央美的優勢與清華有類似的地方,就有擁有大量精英人才,尤其是藝術方面。每年有30多位國際教授來央美舉辦講座,這些教授講座的時候一定會到中央美院美術館講一課,因為你是非營利機構,你的美術館學術做得好。此外,我們學校的學生每年也會做公益項目,教師也要到公益性美術館免費講課,這就是非營利和營利性的區別。非營利機構能夠降低所有的成本資金獲得頂尖資源,這就是美術館經營最大的優勢。”

2:建立知識中心,通過會員贊助獲得資金

隨著大量優質資源的聚集,央美美術館做了一個公益項目:建立知識中心。平均每年央美美術館會拍100—200部知識片供會員看,而會員則以一人一年300元的會員費,贊助美術館公益事業的發展。這樣如果有100萬個人付費,那會員費就達3個億。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建立贊助理事會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是一座服務於公眾,獨立的公益性藝術機構,致力於持續性地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UCCA不會進行藝術品的買賣,主要通過展覽、項目創造價值。如何將這些價值轉化為機構的資金來源?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在2018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上演講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2012年10月,UCCA贊助理事會和學術委員會正式創立

建立贊助理事會

UCCA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贊助理事會,目前已有理事會成員50多位,多由中國收藏家組成,他們會贊助機構的運營發展,同時他們的理事身份對他們從事的收藏會有一定的價值。

贊助理事會只是UCCA獲得資金的途徑之一,此外,門票、講座、沙龍、藝術工坊、場地出租、UCCA store、GALA義拍等都是其資金的重要來源。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今日美術館

今日美術館:多樣化的資金來源方式

今日美術館是中國第一家非營利性美術館,座落在百子灣,目前已經有13年的歷史,是一家壽命非常長的美術館,而它的資金來源方式也非常多樣。

非盈利美术馆的“吸金大法”有哪些?

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在2018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上演講

1:門票

今日美術館的門票是20塊錢,“之所以要堅持收門票,不是為了限制觀眾,而是為了防止一些為了上廁所或觸摸藝術品的遊客,這也是我們美術館的基本門檻,面向的觀眾是對藝術有基本訴求的的人。” 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說到。

2:成立基金會

與其它美術館通過場地出租獲得資金不同,今日美術館的場館完全是以合作不出租的方式進行運營的。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今日美術館成立了基金會,這與西方美術館的運營模式相似。

在西方,美術館成立之前會先建立一個基金會,資方把錢捐給基金會,通過基金會再捐給美術館,這中間可以產生很多正常的合理的避稅方式。因為國家法律規定,個人與企業向註冊為非營利的社會文化機構包括民營美術館、藝術家組織、博物館和藝術空間進行捐贈或贊助可享受“同額免稅”原則。

3:引入大量合作方、贊助商

美術館的運營和展覽的舉辦涉及的領域非常廣,例如藝術品的保險與運輸、燈光設備、媒體宣傳等方面。對此,今日美術館有選擇性地與相關行業的重要企業進行合作,獲得贊助。

如保險公司安盛,“在他們進入中國的時候,我們首先跟他們簽了戰略合作,他幫我們做了藝術保護相關的第三方評估。這個評估給了我們一個評分價值,平均三次評分我們得了95分,意味著我們在進像盧浮宮這樣的美術館的時候,可以享受安盛保險第三方評估最高的分值,比如說保險是100萬,因為我們的信譽和整個過程,10萬塊錢就可以得到了。重要的就是省了很多錢。”

同時,“美術館還要做APP和展區手冊,所以我們就找了國內一家比較大的公司雅昌文化集團來資助我們,同時把展區手冊的廣告賣給了雅昌。”

“設備也是美術館重要的投資,大型的展覽設備都是跟愛普生籤戰略合作,他的機器在全國有一、兩百臺用於資助,特別是今年很多轉型的新媒體展覽,這個贊助商給我們來了非常大的優勢。包括歐科的燈具,首先我們和一家深圳的燈具公司合作(歐科燈具),他們給了我們非常多的支持。” 高鵬介紹到。

4:與文化中心合作

作為民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不像央美美術館那樣自帶頂級專家資源,但它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自由度。今日美術館與眾多文化中心簽署了戰略協議,當文化中心邀請國外專家來中國舉辦活動時,今日美術館可以為他們提供場地,這樣不僅豐富了館內教育活動,還省了嘉賓的路費和相關的住宿費,從而實現雙方的良性結合。

5:與媒體合作

媒體在美術館的支出中佔了一個非常大的部分,為了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今日美術館與國內好的媒體建立了良性的合作關係,除了像雅昌藝術網這樣的專業媒體外,還與新浪、搜狐等大眾媒體、流行媒體建立了合作關係。

今日美術館在舉辦展覽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版權,賣版權也是其獲得收益的重要方式。“目前展覽產權已經賣到了成都太古裡、紐約曼哈頓3LG藝術中心、蘇州、武漢、哈佛大學、北歐等地。”

7:承接酒店外觀多媒體服務

因為對於多媒體藝術的關注與研究,今日美術館籠絡了非常多的多媒體藝術家,並利用這些資源承接了許多大型酒店外觀的多媒體服務。

小結:每個藝術機構由於性質、理論的不同,其運營模式也大相徑庭,但無論何種方式,它們都在實踐摸索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吸金”之路,這對於當下的美術館、畫廊等藝術機構的運營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文章部分內容源自2018清華大學藝術與資本論壇速記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