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哈爾濱冰雪節的一點點看法

哈爾濱冰雪節從1985年舉辦第一屆開始,就以其表現出的多元的文化,豐富的內容備受中外人士矚目。與此同時,冰雪節把哈爾濱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面貌展現給了世人。為更大力地把冰雪節的影響推向世界

關於哈爾濱冰雪節的一點點看法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形成條件分析

1.良好的經濟環境。自1946年哈爾濱建立了人民政權,成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到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並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成為一五時期的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遂成為國家的重要工業基地,在“大躍進”和“文革”期間經濟等方面雖然受到重創,但改革開放過後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飛速發展,超額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計劃。這使哈爾濱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基礎建設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城市,成為發展相對全面的城市。為舉辦大型節日,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關於哈爾濱冰雪節的一點點看法

2.城市處於東北亞中心的區位優勢。不僅作為東北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哈爾濱同時也是臨近韓國、朝鮮、俄羅斯等東亞國家的大城市。這為舉辦國際性的大型節日活動保障了充足的國內外客源。

3.比較發達的交通網絡。哈爾濱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這使它成為中國東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通往歐洲的橋樑。哈爾濱鐵路局是中國史上第一個鐵路局,城區內的鐵路密集度居全國第一。水運方面,因松花江流域,哈爾濱水運也算是比較發達的。民航,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是東北亞的重要空中樞紐之一,這樣的發達交通網絡,當然能保證交通的便利,從能夠為節日帶來更遠跟多的客源。

關於哈爾濱冰雪節的一點點看法

4.多元的文化。?哈爾濱的地方文化以漢文化基礎,融合了滿文化、俄羅斯文化和猶文化。尤其體現在城市建築、市民的文化生活和飲食方面。由於外來移民人口較多,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這使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能比較輕易地適應這裡的人文環境。由於城市文化較早的國際化和多元化,以及優美的自然景觀,給哈爾濱賦予了浪漫的文化色彩。使它成為國內外人士喜歡前往參觀遊覽的城市。各式各樣的文化表演和豐富的特色節日,給遊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種文化特點,為節日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和發展環境。

5.“宜人的氣候”(這當然是最主要的條件)。?哈爾濱位於東經127°左右,北緯45°上下,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嚴寒,多雪。一月平均氣溫-18.4°C。 6.城市品牌。?哈爾濱因其冬長嚴寒的氣候特點,被稱為“冰城”,是冰雪旅遊勝地。此外城區內星羅網布的俄式、歐式建築(例如:歐式建築走廊——中央大街,百年法式建築——馬迭爾酒店,全木結構東正教堂——聖〃索菲亞教堂)使哈爾濱被譽為“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當地的一些傳統工藝(冰燈)和傳統活動都被人們所喜聞樂見。城市豐富的冰雪活動,互相交融的多元文化,宜人的自然景觀,和包容的文化氛圍,使哈爾濱形成了自己的城市品牌。這為冰雪節的舉辦和發展,設下了一個溫床。

關於哈爾濱冰雪節的一點點看法

7.政府的支持和推動(直接條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哈爾濱的冰燈工藝已經名揚四海,群眾性的滑冰、打雪橇、乘冰帆等冰上活動以及冬泳都為哈爾濱的冬天增資添色。冰雪文化活動遂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中共哈爾濱宣傳部的同志在接待來哈觀賞冰燈的港澳臺同胞過程中,發現了來人對哈爾濱的冰燈等傳統工藝和冰雪的喜愛,由此產生舉辦“哈爾濱之冬”冰雪節的設想,並於1983年10月向市委提出建議,經過努力,最終得到省委主要領導的首肯,遂於1985年1月5日在冰燈遊園會所在地兆麟公園的南門外舉行了冰雪節的開幕式,並宣佈,此後每年的從1月5日開始都舉行為為期一個月的哈爾濱冰雪節,這就是現在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雛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