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3歲」赴美上市,但誰能說不是拼多多的「成人禮」?

楊國英

3年溪流匯成江,一朝江流入大海。

拼多多的故事,從來與拖泥帶水無關,就像這一次,在幾乎所有人沒有料到的情況下,拼多多按下了赴美上市的啟動鍵——6月30日,拼多多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說明書,短短三天之前才流出的消息,迅即塵埃落定。

不足“3歲”赴美上市,但誰能說不是拼多多的“成人禮”?

對於外界來說,拼多多按下上市啟動鍵、更多的資料被公開,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個全面刷新認知的時刻:比如,在GMV、訂單數、用戶和商家數這些電商行業通用的硬指標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給出的增長數字足夠亮眼,而所有這些數字,實際上都在解答外界給出的一個歎號——不到3歲的拼多多,估值卻已達300億!

拼多多的成長,顯然足夠快。事實上,拼多多的成長實在太快,以至於我們只能認為,它實際上只是實現或驗證了一個可能在拼多多這家公司誕生之前,就早已足夠成熟的想法。

沒錯,把該做的事情儘可能做在前面,這是拼多多的成長邏輯。這次出人意料的上市,顯然也是這一邏輯下的產物。正如黃錚所說,“我們相信拼多多有巨大的潛力,往後看3年、5年還是更長的時間上市其實沒實質區別。相反,在公眾的監督下,我們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

事實上,拼多多上市的意義,在黃錚的輕描淡寫之外,更有“成人禮”的意味。要知道,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內,拼多多平臺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連同GMV等其他核心數據在內,這些數字意味著拼多多將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這更意味著,儘管在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有些“遲到”,但拼多多已經具有主動迎擊行業下半場的攻勢。

可以肯定的是,當下定義拼多多,還為時尚早。在電商行業格局越發“固化”的過去幾年裡,無法準確定義的拼多多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具有不可泯滅的啟發意義。換句話說,即便是在電商這樣“兇險”的行業裡,試圖進入的後來者,哪怕是巨頭企業也一再折戟,而身居其中者,恐怕也早已疲於“佈局”,而拼多多的異軍突起證明,就是在這樣的行業裡——與多數人的認知大相徑庭——時代實際上仍然留給了後來者足夠多的創新機會。畢竟,至少在拼多多之前,沒有電商知道什麼樣的模式可以讓獲客成本“低得嚇人”,以及如何實現並充分發展這種模式。

拼多多希望自己是電商版的Facebook、是Costco加迪士尼,但事實上,這種類比,更多地是為了在足夠多的可能性和實現路徑面前,讓自己變得在當下更加易於為外界所理解。而正如伴隨拼多多上市宣佈的一條重磅新聞所揭示的,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前百度COO陸奇將出任拼多多獨立董事,這或許預示了拼多多未來將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方面加強投入。在資本市場的加持之下,拼多多面向未來的投入,將如何展現社交的魅力、為用戶實現實惠之外的更多樂趣,倍增一家企業成長動量,其實是大有看點的。

在資本層面,拼多多其實是足夠節制的,這種節制,不能不說是因為對成長的自信和對長遠的著眼。按照拼多多招股書的披露,相比更多的業內同行,在上市前進行的四輪融資後,創始人黃錚仍然握有拼多多的絕對控制權,這意味著拼多多在股權結構上並沒有淪為一家可能過早為資本所左右以至失掉獨特個性的公司,而與此同時,從騰訊、高榕資本、紅杉資本等為數不多的重要股東組成的豪華董事會來看,拼多多在引入資本時,實際上有著充分的甄選乃至戰略立意。

像拼多多這樣立意在先、能夠準確切入行業盲點的企業,自然不可能是隨波逐流的,而只能是特立獨行的。如今不足3歲即赴美上市,意味著拼多多正在全面走入公眾的聚光燈下,作為“成人禮”,在快速的成長腳步之外,或將更添穩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