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刁大明:美國沒從全球化「吃虧」,而是「吃醋」

點擊上方“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可訂閱哦!

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歡迎關注數字經濟智庫

8月2日-8月8日,小編暑期休息,8月9日正常更新,祝各位一切順利!

刁大明:美國沒從全球化“吃虧”,而是“吃醋”

作者:刁大明,察哈爾學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2018-07-31;察哈爾學會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接連做出從各種“退群”到肆意揮舞貿易大棒的激進行動。這些做法令人不禁疑問:美國到底怎麼了,為何要站在全球化大趨勢的對立面?

其中一個答案耐人尋味,即美國越來越不自信了。這種說法的邏輯大概是,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原本不該這樣揮霍自身的能力與信譽,而它今天一意孤行,完全是因對自身現況與前景失去了信心,甚至到了必須“自救”的地步。

這種“不自信”的說法存在合理性,但也要做兩面觀:一方面,美國的不自信是客觀的,其中最大的不自信源自它對當前全球化大趨勢的不適應;另一方面,美國為此採取的“自救”南轅北轍、害人害己,不但無法自救,反而正在為全世界製造新的不確定性。

首先,美國的不自信是新世紀以來多重困境累積的必然結果。必須承認,從2001年“9·11”事件到2008年金融危機,再到近年來美國國內反建制與民粹主義浪潮抬頭,加之全球資本流動帶來的實體經濟空心化和移民湧入帶來的無多數族裔化等發展問題如影隨形,新世紀以來的美國無法避免地陷入國內外多層次的困頓局面。

面對這些困境,美國兩黨政治精英不但受困於黨爭極化而無法以及時的政策調整加以應對,反而在狹隘的競選政治趨勢下,推出片面固化不同特殊群體支持的公共政策。在這種扭曲邏輯下產生的內外政策缺乏全民性或國家性,充斥著特殊利益傾向和隨著政黨輪替而反覆的搖擺性。

面對長期持續的國內外困局,兩黨政治人物的最佳說辭就是外部歸因,將所有責任都推給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潮。這種話語體系在短期內可能會讓美國某些選民買賬,但長期而言一定會損害美國國運,本質上是一種無法解決問題、無法真正回應民眾切實需求的不自信。

「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

其次,美國的不自信是無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集中體現。從過去三十多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全球化發展歷程看,美國毫無疑問是最大受益者。但近段時間的美國,卻在全世界面前拋出所謂“吃虧”的論調。客觀講,美國不是“吃虧”,而是在為全球化普惠全世界而“吃醋”。有統計顯示,過去十年中,新興市場國家貢獻了全球經濟發展50%以上的動力,金磚國家GDP總量已直追美國。

誰都知道,美國不可能成為唯一受益者,更不可能阻止經濟全球化的穩健步伐,但美國政府偏要挑戰、修改世界各國共享的國際規則。這種自己生病卻強迫別人吃藥的做法,雖然不是全然去全球化或孤立主義,卻使美國一貫的“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功利本質暴露無遺,而且背離了當今全球化的歷史內涵和現實真諦。不是全世界更依賴美國,而是美國更依賴世界——不自信的美國無法直面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再次,美國的不自信是植根於國家特性的“偏執風格”再次復發。按照美國曆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在1960年代提出的經典判斷,美國政治歷史中總會階段性地浮出某種極度偏執的傾向,即某些精英總是認為其篤信的價值觀體系和政治經濟現況,正受到某些難以名狀的系統性的巨大潛在威脅,而唯一應對這些巨大威脅的舉措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反擊,甚至不惜矯枉過正、自我損耗。

就歷史事實對照觀察,從“一無所知”運動到“三K”,從麥卡錫主義到關於奧巴馬的出生地質疑,甚至到2016年大選中被利用了的民怨宣洩……“偏執風格”可謂比比皆是,似乎在任何一刻美國都需要一個“想象中的敵人”。而如今的“偏執”復發顯然受到了前述國內外兩層困境的極大刺激。於是,無論大西洋彼岸還是太平洋彼岸,所有人都成了美國在“偏執風格”驅動下必須應對的對手而且需要採取近乎“自殺式”的方式加以阻擊。這種過激反應背後絕不是未雨綢繆,而是美國失去自信心後的走火入魔。

不可否認,美國的不自信以及因此做出的各種舉動,正在讓全世界承擔成本,比如全球治理的暫時真空或某些熱點問題的持續複雜化,等等。雖然這種成本必將是短期的,但世界各國也都應對此做好充分應對準備。只有對暫時困難做出必要準備,才能重塑更為公平、正義、和平、穩定的世界新秩序。其中,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中國所要承擔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

面對不自信的美國,中國的應對至少應在三個維度上加以推進。首先,打開美國看美國。要進一步重視對美國國內不同政治、經濟、社會板塊及其變動與相互擠壓的全面理解;將美國如今的做法置於歷史比較、國內驅動、某些特殊群體利益乃至決策者個人等視角加以綜合考量;深刻而準確地把握其內部根源;區別對待美國國內的不同邏輯與訴求;精準而符合規則地創造實現塑造的空間與效果。

第二,繞開美國看美國。雖然中美關係仍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切勿在中美關係的框架內審視對外政策,而要在全球外交戰略的大框架內經營中美關係。冷眼向洋看到彼岸的美國與穩健走在“一帶一路”上回望到的美國一定大不相同。面對美國因不自信而拋出的各種招式,中國的見招拆招當然不僅僅是針鋒相對,更要縱橫捭闔、展開全面攻勢。面對美國的交易思維與極限施壓,中國也應充分打好手裡的每一張牌。

第三,通過認清自己看美國。通向內心的路才是最漫長的路,這句話用在中美關係上,其實就是要重視中美兩國國內需求為兩國關係發展提供的最重要且強勁的動力。對中國而言,中美關係從建交到深化發展,完全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需求;中美關係的繼續深化,也一定符合中國的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需求。對美國而言,中國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也持續使其獲益。雖然如今出現了一些對華負面判斷,但維持世界和平穩定、為各自國內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與社會空間與國際環境,一定是中美兩國“非零和”的關鍵交集,或者說是最大共識。對此,中方充滿信心,而不自信的美國也應儘快認識到這個現實。

「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
「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
「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

世界風雲變幻,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為您權威解讀。在線問答,解答您的疑惑,歡迎點擊閱讀原文鏈接,關注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悟空問答。

「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

數字經濟智庫

「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
「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美国研究」刁大明:美国没从全球化“吃亏”,而是“吃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