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保全與隔離,何去何從?

資產保全與隔離,何去何從?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高淨值人群。據《福布斯》中文版聯合友邦保險共同發佈的《2015中國高淨值人群壽險市場白皮書》顯示,中國高淨值人群平均年齡在43歲左右,基本分佈在房地產、能源、加工業及互聯網等行業,其中,企業主佔比最高,大多擁有海外資產(房產、金融公司、信託基金等)。對於這個積累了大量財富的群體而言,“曾經致富靠政策,如今理財防縮水”,一個很現實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如何在繼續追求資產增值的同時,進行現有資產的保全及隔離。

一般來說,導致資產縮水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幾個方面:創業失敗、投資失敗、政策影響、婚姻風險、子女揮霍以及生命風險。其中,投資與政策這兩方面,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投資風格各有解決之策,而涉及創業、婚姻、子女及生命風險這幾個方面,則有很多共性可循。

資產保全與隔離,何去何從?

首先,很多處在創業期的私企業主,往往因為財務管理上公私不分,導致其個人及家庭債臺高築。因此,在創業這一“高危”領域中,私企業主應注意規避一些風險。如:股東以個人名義承擔公司運營費用;個人借款用於公司經營;以公司資金添置個人資產;融資對沖,以個人名義擔保股權回購……

應嚴格區分公私資產,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一些理財工具做防火牆。其中,商業保險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從資產管理的角度來講,不同的壽險產品可以獲得不同的資產管理目的。例如:終身壽險,可以通過槓桿效應,放大壽險保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資產傳承、節稅保值的效果;分紅年金,可以通過繳費期、領取期的不同設置,起到按需補給的作用。

資產保全與隔離,何去何從?

其次,除了企業和個人之間需要進行資產隔離,夫妻間的資產分配也隨著離婚率的升高而備受關注。尤其是,在高淨值人群中,他們的子女已普遍到了適婚年齡,如何保障未來繼承自己財富的子女在婚後的資產安全,成為重中之重。

對此,有專家建議,婚姻中的財產規劃可以適當考慮以下幾點:一、婚前財產懸殊較大的,可簽訂婚前財產協議;二、對於不同的資產,需注意時間節點、有無負債或貸款、保留必要的資產流水明細和銀行等機構的支付憑證等;三、如接受親友贈予應簽訂書面贈予協議,明確受贈人,並辦理產權過戶;四、選擇資產目的明確、資產掌控權清晰的理財工具。

據悉,在當前市場上的理財工具中,已有分紅年金類保險產品可以解決類似問題。比如,父母作為投保人,為子女購買一份分紅年金保險產品,受益人指定為父母。這份保單在法律關係上非常明確。首先,作為投保人,該年金產品的保費由父母方支付。其次,年金給付於被保險人子女由合同約定。如果婚姻破裂,該保單未來的年金給付是其子女的個人財產,無需分割。最後,若婚姻期間,其子女不幸身故,該保單的理賠金直接賠付給受益人(即父母),也就是高淨值人士自己。 這樣既滿足了父母對於子女婚姻的美好祝福,又可為其在各種婚姻的變數中保全資產。

再次,我們不得不悲哀地發現,那些由於企業主離世、接班人經營不善,導致資產大幅縮水,或者親屬們為了爭奪繼承權,致使企業經營毀於一旦的案例,常常見諸於報端,令人扼腕。對於高淨值人群而言,財富傳承如果處理不得當,一生的心血都將付之東流。但同時,動輒千萬資金的信託門檻,將財富控制權拱手他人,也是他們很難接受的局面。

那麼,有哪種金融工具既可起到信託中完全按照主觀意願定向傳承,又能享有控制權的呢?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保險。 一方面,保單的投保人擁有這份保單的繳費義務同時也擁有這份保單的絕對控制權;另一方面,被保險人作為保障標的,可以為自己,年金類產品可視情況為自己的子女或配偶。受益人可以為自己希望定向傳承的對象,也可以有多個,只要在保單中明確好受益比例即可。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從企業經營中的資產隔離、或是婚姻經營中的資產保護、還是未來資產如何進行傳承的分配問題,保險,都可以起到資產隔離、資產保護以及現金定向轉移的資產控制功能。對於今天的高淨值人士而言,保險,無疑是一種解決現金或者說是現金流向問題的得力工具之一。

資產保全與隔離,何去何從?

(高淨值人群的財務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