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沒有「門」的大南門,同時僅能容納三輛汽車通行


沒有“門”的大南門,同時僅能容納三輛汽車通行。

大南門,始建於唐,原名尉氏門,後梁改稱高明門,後晉稱薰風門,北宋太平興國四年曾稱為朱雀之門,趙匡胤簡稱為朱雀門。

民國時期,馮玉祥改稱為中山門。大南門南通往火車站,北直達龍亭,自唐以來就位居開封城的中軸線上,是開封市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

據開封文史專家劉海永介紹,大南門原來也有殿閣式城樓,但是在明末時期毀於水患。清朝對大南門進行了多次重築,1928年5月,馮玉祥令人籌建金聲圖書館。

1931年劉峙主豫,拓寬大南門,將城樓拆除,改為碉堡式的城門,金聲圖書館亦被撤銷。後來改建成三進孔道、碉堡式城樓,1948年又毀於戰火。

現存的是甕圈的門,城門臺基已經不存在了。

大南門是開封城牆唯一的也是全省僅存的一座甕城,直徑137.2米,甕圈長269米,周長406.2米。

1994年至1995年,市文物管理處對其進行了修整。

開封文史專家劉海永說,該工程嚴格按照原有形制進行修復,共修整長度269米,恢復了牆體女兒牆、城垛以及墊層和海墁。

整修後的大南門甕城高8米,上寬5米,底寬7米。修復工程使古城南大門的面貌得到改善。

文字來源:作者王蘭蘭 開封網-汴梁晚報

特別提示:風雅汴梁屬自媒體,所持觀點只是個人的初知略見,並不代表所在媒體,難免顧此失彼或掛一漏萬,敬請諒解和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