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暑假來了,孩子們開心了,家長卻開始頭痛了!對於孩子們來說,終於盼到假期了,不想上課,就想出去玩,即使不出去旅行,跟小夥伴在家玩耍也是快樂的事。而家長痛苦的不只是要開始花錢了,還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應該帶著孩子去補習,還是該帶著孩子去旅行?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即使都是家長,父母雙方也會有分歧,甚至為孩子的教育方式去爭執、吵架,離婚的案例都有。我記得我的孩子上學那會,也是一樣的糾結,我主張帶著孩子去旅行,孩子媽主張去補習;我說旅行開闊眼界,也是增長知識,還能益智,關鍵是孩子開心,孩子媽卻說,不是不想讓孩子出去玩,而是全中國的孩子都在補習,我們的孩子不去補習就掉隊了,如果是國外,我肯定也不會讓孩子去補習的,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後來,孩子上小學三年級就送去學校住讀,想起來也是件可怕的事情。不過,現在過來人的看法,我覺得在孩子在學習不掉隊的情況下,應該帶著孩子去旅行。我的孩子大了以後,我就跟孩子說,只要你初中能考上高中,高中能考上大學,大學能夠拿到畢業證,即使成績只有六十分都可以了,如果沒考上,或者沒有及格,那確實需要反思了。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如果孩子的成績很差,確實需要適度考慮一部分時間去補習,一部分時間去旅行,還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同時,建議先給孩子補習,後帶孩子去旅行,因為這樣給孩子一點念想,留點希望,不會讓他們在補習的時候太過於絕望了。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曾經看到報道說,中國有位家長讓孩子輟學,帶著孩子環遊世界,我不贊成這樣極致的做法。在孩子還沒上學之前,可以這麼帶著周遊世界,但學齡的孩子,還是要上學,否則將來他們會與身邊的人脫節,與生活脫軌,讓他們如何適應周邊的人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呢?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除了玩,還需要許多的小夥伴,你肯定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像一個擁有豐富知識的孤獨者吧。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記得最火的是澳大利亞的女孩Réka Kaponay,當她在10歲的時候,父母帶著她和雙胞胎弟弟去周遊列國,輟學三年期間,她自學外國語言,她前往六大洲的44個國家旅行,到了12歲的時候就寫了一本書《守護者的黎明》(Dawn of The Guardian)。當然國外的社會制度和體系不同,也沒有可比性。同時,我認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也需要以學習為主。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推薦家長去看看一部讓人流淚的電影,叫做《玻璃城堡》( The Glass Castle),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擁有百萬美金土地的父母,帶著四個孩子四處流浪,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父母讓孩子學到了課堂之外的很多知識,敢於面對困難,也使他們變得更堅強,卻無意中傷害了孩子。對於孩子們來說,父母許諾的玻璃城堡,也抵不上一個安全可靠的小木屋。 ​​​​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不少人喜歡引用那句“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其實,這句話說的是,讀書和旅行,你至少要做一件事,並不是說二者選擇其中一件就夠了,我相信是兩者兼顧肯定是最完美的事情,所以,在旅行中,我很佩服那些旅途中看書的旅行者。還有人問,怎麼理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我覺得這句諺語的意思就是說,旅行會讓我們學到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如果只是理解行萬里就沒必要去讀書,是有些片面。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假期應該帶著孩子去補習,還是該帶著孩子去旅行?我比較偏向多帶孩子去旅行,畢竟學習那麼久,才有一個假期,理應帶出去玩。個別成績很差的孩子,需要視情況而定,適當地學習,也要帶出去遊玩,不能過度禁足在家。

孩子暑假來臨,家長犯選擇困難症,要麼去讀書,要麼去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