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爵共享後備箱事件引發關於隱私與便利的思考

如果讓你去隨便打開別人汽車的後備箱,並從裡面拿走一件東西,你敢嗎?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這麼做,你一定會說:這個行為難道不是盜竊嗎,這是犯罪啊。當然,小編也覺得,大部分遵紀守法的公民是不會這樣做的。但如果有一輛車的後備箱上面寫著:"共享後備箱,掃碼打開,免費領取。"你看到這樣的場景的話,又會如何去做呢?敢不敢去嘗試打開這輛車的後備箱呢?

從名爵共享後備箱事件引發關於隱私與便利的思考

名爵共享後備箱-雨具

小編提的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因為無聊更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近期在街頭髮生的真實一幕。近日,網上出現一件新鮮事,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大概內容是:北京的某個下雨天,一輛停在路邊的名爵車引起了路人的圍觀,很多人紛紛掏出手機對著車後備箱上的二維碼掃描,然後只見後備箱應聲打開,人們從後備箱拿出一把雨傘或一件雨衣便離去。而這相似的一幕情景還發生在北京的某個夜市裡。據瞭解,這是名爵車友會幾個車主推出的一個叫"共享後備箱"的計劃。簡單來說就是:拿手機掃描貼在車身後的二維碼,就會自動打開該車的後備箱,便可以從裡面免費(或付費)取出一件東西,方便而快捷的為人們生活提供服務。至於後備箱裡面的物品可以包羅萬象,但重點的是"共享後備箱"這個新奇的概念成為了大家探討的熱門話題。

從名爵共享後備箱事件引發關於隱私與便利的思考

名爵共享後備箱-萌寵用品

而網上的熱議也逐漸的分為兩派,有很多人表示支持和理解,覺得這對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例如"這個東西類似於一個小型的可移動的自助商店,用起來確實很方便。"、"那天下雨,正發愁沒地方買傘呢,結果看到這個共享後備箱,免費取了一把傘,真是個驚喜。"、"這個移動便利店相比傳統的實體店鋪更有優勢也更快捷,畢竟汽車是隨處可見的東西啊。"、"如果共享後備箱真的能在社會上普及開來,那也算是個好事吧。"等等……這樣的聲音在網上佔了大多數,看來廣大網友對新鮮事物還是抱持著一種寬容和接受的態度,畢竟共享經濟在我國一直都是迅速發展的階段,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按摩椅,共享雨傘,這些事物的出現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眾,也服務了社會各個觸及不到的角落,所以,當共享後備箱進入人們的視線時,也就自然的會被大家接受了。

但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些網友說,這個共享後備箱是不是有侵犯隱私空間的嫌疑呢?畢竟汽車對個人和家庭來說就是一個家庭空間的延伸,而後備箱空間也就是一個小小的私人的空間,而這些車子的車主,這樣共享自己的後備箱,讓別人輕易地就可以進入自己的私人空間的話,會不會有啥問題和隱患呢?比如,會不會有人破壞甚至偷走汽車?會不會利用這個後備箱做啥見不得人的事情?這個計劃有沒有監管和保護的措施?包括用手機掃碼打開後備箱的同時,隱私會不會已經洩露出去了?

面對這兩種不同的聲音,小編倒覺得這是一件好事,畢竟有討論有爭議才說明這件事情值得被關注嘛,也說明大家對這個新事物很感興趣,只要將不同的意見綜合考慮,並加以改進完善,那麼就有可能會成為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編還是抱持的一種樂觀的態度,靜觀其今後的發展。

綜上所述,小編就不得不談一談這背後所帶來的困惑以及探討的核心點,這也是此次名爵車友會幾個車主共享後備箱事件帶來的一些思考,就是:互聯網隱私和便利的邊界究竟在哪?而又如何將兩者做好平衡呢?用戶隱私又該如何更好的保護呢?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個人隱私問題一直是一個痛點,蘋果的豔照門,臉書的大規模用戶信息洩漏令人風聲鶴唳。但是要封閉個人隱私的話,似乎又意味著放棄現代生活的便利。好像有點得不償失,或者說代價有點過大。到底該怎麼辦?下面就從三點來淺談分析一下。

首先,大數據時代無隱私。個人隱私的問題其實並不新鮮,在互聯網還沒有出現時,我們津津樂道的明星八卦其實就是一種對個人隱私的關注和討論,只不過那個時候的隱私觀念還沒有那麼普及。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個人隱私的問題就逐漸浮出了水面,這才發現原來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有隱私的啊。然而,讓人感到無奈的是,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年代,我們沒有絕對的個人隱私。

我們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機,使用的各種APP,就是暴露個人隱私的罪魁禍首。因為在當下的生活裡,用手機打車,叫外賣,網購,導航,手機支付,社交活動等等都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自然在這背後,各種個人信息不知不覺的就留在了互聯網上,被記錄了下來,而被各種互聯網企業和App整理為大數據,用來更好的為人們提供服務,以及分析用戶的消費習慣。當這些大數據聯合起來時,你網上的行為根本無處遁形。

但必須承認,這些隱私恰恰是你享受現代生活的代價,也可以說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你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不洩漏,而從來不用手機支付消費,不網購任何產品,不用手機享受各種信息服務,也不註冊登錄任何App。那你也就享受不到便捷的服務,和網絡時代的各種好處了。這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呢?畢竟整個社會發展都已經進入了信息革命時期,每個人都不是孤島,你不得不參與其中。

所以說,你真的願意回到互聯網之前的年代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能做的就是享受互聯網的同時,想辦法規範個人隱私的保護。既然現代生活和個人隱私保護有矛盾性,那麼我們的問題核心就是,如何做到我們的隱私數據不會被侵犯或者濫用。

其次,便利的雙刃劍。前面說了,現代生活便利的代價是要犧牲部分個人隱私,然而個人隱私一旦被濫用,則會代價更大。如果這些數據被濫用,那麼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一團糟。你可能每天都會接到幾十個騷擾電話,推銷各種產品,而且對方都知道你的名字,住址,開什麼牌子的車,工作,收入,消費習慣,甚至是家庭成員的信息,每月都買了什麼東西,都被他們所知。因為這些信息不知不覺都已經被互聯網紀錄了。如果遇到不法分子,還可能會詐騙你的銀行卡,套牌你的車子去做壞事,冒充你的名字去欺騙你的親朋好友,甚至會對你人身安全造成傷害,想想這是不是很可怕呢?

所以,消費者雖然因為移動互聯網提供的便利而選擇放棄了一些個人隱私,但是這些隱私一旦被濫用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這不得不說是一把雙刃劍啊。

最後,核心在於管理。說了這麼多,那到底該如何平衡這些矛盾呢?數據保護問題,在全世界範圍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而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建設恰恰是隱私保護的最佳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很多政府機構和金融機構等相關部門存儲的個人信息數據都比互聯網公司的數據更敏感更重要。但是這些數據為何沒有引發人們的大面積恐慌和擔心呢?一句話,因為管理到位。用戶要享受現代生活,數據被採集不可避免,但是要保證採集的數據只用到該用的地方,不被濫用,這就更需要嚴格的規範化的管理。比如採集數據的互聯網公司要有成熟的體系。權限,監督,授權,制度制定,懲罰機制,幾方面都要完善起來才行。大公司更應該承擔起義務,不辜負用戶的信任。同時政府的立法和追責也要到位。

信息時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們不可能放棄互聯網,也不會為了隱私而犧牲便利,只能遵從一定的遊戲規則一起玩下去。而保護用戶的隱私,平衡隱私與便利的邊界,必須從授權和管理方向去努力。既然我們不能退回到沒有網絡的時代,那我們能做的就是一起監督,督促立法,督促大公司對用戶數據保護的重視和承擔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放心的使用各種新鮮出爐的技術應用,包括共享後備箱這類東西用起來也就更安全,更無後顧之憂了,不被濫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