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藥神電影,國內藥廠到底有沒有出息?

看過了藥神電影,國內藥廠到底有沒有出息?

上週五和本週一A股大反彈。不出意料的,醫藥股成了反彈先鋒。

這兩天裡,CS醫藥指數分別上漲0.47%和4.30%,而上證綜指漲了0.49%和2.47%。

上週五和本週一A股大反彈。不出意料的,醫藥股成了反彈先鋒。

這兩天裡,CS醫藥指數分別上漲0.47%和4.30%,而上證綜指漲了0.49%和2.47%。

醫藥除了在市場上是持續熱點,在社會上與影視圈也是近期熱點。

全因為有了一部國產電影神作《我不是藥神》

但看完這部電影有沒有很糾結啊?因為它說的似乎是:

❖ 國內醫保體制對底層重疾患者保障不足;

❖ 國內藥廠無能,研發不出有效的且價格合理的藥品;

❖ 國內執法機關只會以法大於情來打擊民間善行;

❖ 資本主義無良奸商居然叫囂乎東西,而沒被人民群眾當街毆打。

老百姓只能找黃飛鴻開的寶芝林了!

觀眾看過電影以後不免產生疑問:

國內的醫藥行業到底有沒有出息?

醫藥股值不值得投資?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片中“奸商”講的:仿製藥就是假藥,這句話成不成立?

​仿製藥,名稱乍一聽,好像是某種盜版貨冒牌貨,類似LPhone冒充iPhone,眾泰高仿保時捷卡宴。但實際上不是這樣。

仿製藥是一種正規的行業術語。它是指原研藥的專利到期之後,其他廠家根據其配方、劑量、安全性、適應症研製的一種仿製藥品。仿製藥是合法的,大家都可以生產。仿製藥不是假藥,張長林搞的葡萄糖加澱粉那才是假藥。

那為什麼電影中印度可以生產,而中國卻沒有生產仿製藥?

原因很簡單: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要遵守國際約定,尚在專利期的藥物,只能從原研藥廠獲得。可是印度不這麼幹。

印度相對窮,底層人民的健康衛生狀況很差,其人口數量與中國相差無幾,政府有意無意的把對藥品仿製開綠燈作為保障底層人民的一種或有的福利。

因此,從1970年起,印度取消了醫藥產品專利。印度政府出臺《專利法》,將原有的產品專利保護轉變為工藝專利保護;規定"只保護製藥工藝,不保護藥品成分",使印度製藥企業可以合法仿製跨國醫藥企業的原研藥。此法頒佈後幾十年間,印度仿製藥產業飛速發展,藥企數目由1970年2000多家增長到2005年超過2.5萬家。

之後,印度加入了世貿組織,但1994年印度簽署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議)。協議給予了發展中國家10年過渡期。在這一時期內,印度接受醫藥產品專利申請,但仍不授予醫藥產品專利保護。

十年過渡期之後,印度政府又使用強制許可的方式來在本國生產專利期內的仿製藥。國際藥企巨頭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於是在這40年裡,印度的本土製藥企業飛速發展,在國內市場完勝後,又在國外進行頻繁併購。至2016年印度醫藥市場產值280億美元,其仿製藥產業以價廉物美的特點流行全球,號稱“世界藥房”。目前印度是全球主要的藥物出口國家,印度的藥品銷往全球包括美國、英國、德國等在內的數十個國家,更是美國仿製藥的最大進口來源國,在美國市佔率達11.5%。

因此啊,印度如果對美國發動仿製藥品的貿易戰,則美帝人民病痛而死將不計其數。

所以,仿製藥是個好東西。據預測,2019年全球仿製藥市場規模將達到4099億美元,2015-2019年複合增長率為8.7%。仿製藥使得不享有專利的廠商大大減少臨床試驗費用,進而大幅度節省藥費,在各國都逐漸受到歡迎,政府出於減緩醫療支出增長的目的也推崇仿製藥。

隨著專利藥到期,仿製藥將迎來更大的市場空間。目前全球範圍內的藥品專利到期將迎來高峰期,每年將有眾多重磅藥品專利到期,2010-2020年年均專利到期的藥品數量接近200個。

Evaluate Pharm預測,2014-2020間將有約2600億美元的藥品面臨專利到期風險,而其中將有46%的市場份額被仿製藥替代。

那麼原研藥的專利期是多久呢?20年!

很多國際大藥廠對於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也進行大幅降價,但是病人等不到20年後再買藥,他們只能承受高價吃藥救命。

當然,那些國際藥企巨頭需要花費15年左右的研發時間和數億美元,對成千上萬種化合物層層篩選和進行嚴格的臨床試驗,以極低的成功率才研發出一款專利藥,而且只面對某些小眾病患群體,以高價銷售是無可厚非的。否則沒有利潤支持,藥企不會有動力進行創新藥研製。而沒有原研藥,就不會有仿製藥。

看過了藥神電影,國內藥廠到底有沒有出息?

數據:Pharm Exec,天風證券,數值:百萬美元

Pharm Exec近期公佈了2018年全球製藥企業排名TOP50,上表是取其中排名靠前的部分藥企,研發費用動輒都是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且佔收入比很高。反觀國內藥企,依然有較大差距。

我國醫藥領域的改革破冰開始不久。從時間上看,2015年實際上可以看成藥政改革的關鍵的新起點。

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其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在於為我國醫藥產業未來發展做了頂層設計,其中兩大主題會持續貫穿未來醫藥行業發展:即鼓勵創新,同時也鼓勵高端仿製藥,提升中國製藥工業的創新和製造水平。

另外對於進口抗癌藥,國家亦通過降低關稅或是零關稅的方式,以滿足患者對進口藥品的需求。

以往我國的新藥審批週期冗雜漫長,以電影中所指的格列寧(實際名稱叫“格列衛”)為例,1998年開始臨床試驗,2001年5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僅僅用了3年時間,並於同年11月在歐洲上市,2002年4月在中國上市。而我國首款同類藥物伊馬替尼獲批上市時間為2013年正大天晴的格尼可,從產品立項開發到上市耗時6年,整體來看我國藥品審評審批節點多,耗時長。

但2015年以後,隨著政策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臨床高價值藥品與社會高價值藥品審評審批速度加快,上市速度也不斷超出預期。這些對於國內藥企都是利好消息。

印度的強行仿製,不尊重專利和知識產權的做法並不可取,但是印度的製藥工業水平屬於全球第一梯隊,卻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政策的引導,新藥審批週期的縮短,醫保的逐步納入,實現國內藥企、病人、醫保的利益平衡與共贏。作為全球第二大藥品消費單邊市場的中國市場,創新藥為代表的高臨床價值用藥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以上這些,是國內醫藥行業面臨的全球背景和部分國內現狀,也是A股市場醫藥板塊作為即將騰飛的行業的一次縱覽。一部電影,讓你更瞭解醫藥行業。但富二的內心話是:但願未來的我們,要少吃藥,更不要為了振興國內醫藥行業而以吃藥為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