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鄭淵潔老師自1978年開始創作兒童文學起,至今已有四十年,可以說,皮皮魯、魯西西的文學形象陪伴了兩代人的童年。

鄭老師也因此成為了大眾心中的“童話大王”,但近幾年他深入人心的形象卻不是兒童文學作家,可能更接近一個略受爭議的“網紅”。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鄭老師受網友爭議的點大致有兩個方面,第一是他的微博言論,第二大概就是他前衛的育兒經驗了。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他曾直言抨擊過其他作家不懂裝懂,被網友點贊,還宣稱部分諾文獎作品是垃圾,也曾是多年前“大概八點二十分發”事件的當事人之一,不過這些都不及他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來得更為傳奇。

大兒子鄭亞旗:小學畢業就休學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圖為鄭淵潔與兒子鄭亞旗

無論公眾形象、財富和社會知名度,鄭老師都難免給人一種刻板印象:這麼好的家庭條件,子女肯定培養得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吧。

確實,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成功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別人家的孩子”:小學畢業就退學,18歲時開著爸爸贈送的奧迪A6去超市搬雞蛋,還曾在求職時因為學歷太低被懷疑是殘疾人。

屢次上榜中國作家富豪榜的鄭淵潔不可能供不起孩子讀書,據父子二人稱,起因是小學時兒子被老師罵“吃屎都接不到熱乎的”,令鄭淵潔大為驚駭,在兒子小學畢業後就讓其退學,接回家由父親親自培養,為此鄭淵潔還編撰了十本教材作為“私塾”教育之用。

這十本教材倒是非常全面,包括了法制篇、創新和懷疑篇、哲學篇、性知識篇、道德篇、安全自救篇、史地和藝術篇、金融篇、寫作篇、數理化篇。除了英語外,大部分中學中會教授的課程都由鄭老師包圓了,甚至開創性地加入了金融篇,不知道算不算鄭亞旗後來從商之路的啟蒙教育?

鄭式育兒:難道小學被退學是遺傳?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很多人可能奇怪,為什麼被老師罵一句就要退學,代價不會太大嗎?究其原因,可能源於鄭淵潔老師對孩子的寵愛以及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吧,畢竟在退學這事上,父子倆倒是師出同門。

鄭老師小學四年級時因為寫下《早起的蟲兒被鳥吃》後被勒令退學,其父鄭洪昇也安慰他會在家親自教授,不必擔心。或許這樣的人生經歷讓鄭淵潔更傾向於懷疑學校教育的必要性,相比起用一張考卷來決定他人的價值,鄭老師更希望用愛和鼓勵讓孩子自由成長,不要被學校的教育限制了想象力。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他在20歲後猛然發現上學的過程其實就是老師用寬膠帶捆綁學生的過程:小學捆腳和腿。中學捆身子和手。大學捆頭。從頭到腳捆得你不能動了,再發給你一張證書。

——鄭淵潔 《智齒》

離開學校後,鄭亞旗也曾因為脫離了校園環境,一度與當時的流行文化產生了小小的脫節。鄭淵潔在那時忽然意識到,孩子因退學與同齡人缺乏社交互動,未來難免有些不良影響。於是只要一有空就帶著孩子出門玩,這也是為什麼鄭亞旗雖然沒有受過太多學校教育,但公眾形象始終陽光大方,並沒有離群索居多年的感覺。

在家庭教育上,鄭老師總是力求平等,他從不讓子女叫自己“爸爸”,只以姓名相稱,甚至一度稱兒子鄭亞旗為大哥。在物質生活上也是予取予求,曾宣稱鄭亞旗在18歲以前要啥有啥,但18歲後要啥沒啥。

看似受到父親寵溺的鄭亞旗卻也曾在某節目中坦言,自己在18歲前就充滿焦慮感,擔心自己無法在成年後迅速獨立生活。

時隔多年,如今的鄭亞旗已經是年入1.5億的皮皮魯總動員CEO,早已結婚生子。最近還與父親聯手合作了鄭淵潔的家庭教育公開課。事業春風得意的他,是否真的用自身經歷證明了父親的選擇是正確的?

學校教育可以被取代嗎?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儘管獲得了世俗的成功,網友們似乎並不買賬。現在在百度中搜索鄭亞旗時,下面的聯想詞條緊跟的就是“鄭亞旗屬於教育失敗”。

網友攻擊的落足點大多都在鄭亞旗被退學這件事上,畢竟作為一名家長,不但會供孩子上學,甚至還要砸鍋賣鐵地買下學區房,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如今竟然有人主動放棄受教育機會,又怎能不引起爭議呢?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在孩子退學這一問題上,

網友大致形成了兩種看法。

第一種認為家庭教育無法取代學校教育

理由大致有三點:

學校教育更為專業系統,非教師從業者很難取代。很多家長整天高呼相信科學,卻不信任專業教育的科學性,反而去捧一些連辦學許可證都沒有的私塾式教育,不是自相矛盾嗎?

即使知識可以自學,校園生活也是難以複製的。隨著年歲增長,很多曾經學過但沒有用到的知識會逐漸被我們遺忘,但曾經的校園生活、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卻會長久影響我們的人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處理人際矛盾也不可能在家中自學學會,校園生活的美好與焦慮,憂愁與思索也無法從書本或父母口中獲得。

你能否承擔起有別社會標準的代價?

不管鄭亞旗有多成功,我們都無法讓孩子複製他的人生。畢竟,他爹是鼎鼎大名的童話大王啊。即使兒子去扛雞蛋,那也是開著豪車去扛雞蛋啊!如今雖然出任CEO,但公司業務仍與父親的童話有關,難免令吃瓜群眾有點一言難盡。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另有一種看法相對積極一些,

雖然鄭亞旗的成功無法被複制,

但是鄭淵潔的教育方式仍有可取之處。

健康獨立的人格難道不比成功重要嗎?鄭亞旗無論成功與否,其公眾形象始終給人以積極自信的感覺。難道這一點不是父親教育的成功之處嗎?況且,我們判斷一個人的標準並不只有學歷和成就,一個快樂善良的普通人也不見得比社會精英遜色。

退學只是事件,尊重和愛才是核心。現在網上有太多評價都只是停留在鄭淵潔給孩子退學這件事上,卻忽略了鄭老師育兒思想的核心其實是尊重和愛。哪怕有些決定有待商榷,但至少他真的努力做到與孩子平等相處,也不以父親的尊長地位強迫孩子。在這一點上已經強過了很多家長。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鄭淵潔女兒:留美學霸

鄭淵潔曾在某次採訪中表示,自己家裡沒有高學歷的基因,祖孫三代都沒有讀過初中,後輩中也不太可能出現高學歷的孩子。結果成功被自己的學霸女兒“打臉”。

為何童話大王鄭淵潔只讓兒子讀到小學,卻把女兒培養成赴美學霸

本來鄭淵潔是不打算讓女兒鄭亞飛讀太多書的,畢竟有哥哥的先例在。哪知小姑娘非常好學,堅持要上學。鄭老師也只好尊重女兒的意見,每天還會叮囑她,如果在學校不開心或是受欺負了,隨時可以退學。

奈何女兒非常爭氣,不但很適應校園生活,還是個超級學霸。去年,鄭亞飛還被美國六所名牌大學同時錄取,爺爺鄭洪昇也在網上炫娃,稱孫女亞飛SAT考試閱讀成績是740分。引一眾網友讚歎。

然而父親鄭淵潔對學霸女兒的態度仍維持了他一貫的作風:只要女兒考到了高興的分數,他就高興。分數本身無法成為他評價孩子的標準。

不管怎麼說,

鄭淵潔家中終於出了個大學生啦。

同樣的家庭教育下,

哥哥與妹妹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或許也印證了高曉松曾說過的話:

孩子都是帶著劇本來的,

父母不要多打擾。

唯有用愛與尊重來餵養孩子,

使他們茁壯成長、羽翼豐滿,

終有一天他們會飛向自己心中的理想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