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艷爲瀋陽奏響最美樂章

吳東豔為瀋陽奏響最美樂章

“您為什麼對交響樂、交響樂團情有獨鍾呢?”

“這是一次與朋友賭氣的結果。當時朋友請我和愛人去北京聽交響樂,讓我印象深刻。可朋友說,瀋陽沒有高雅音樂,交響樂20年也趕不上北京。我一賭氣,回瀋陽就自費張羅成立了瀋陽市少數民族交響樂團。雖然很難,但成功了!”7月31日,記者與瀋陽市少數民族交響樂團團長吳東豔談起樂團的成長過程,她的眼角時時閃現著淚花。

軍人出身的她

有一股不服輸的倔勁兒

年逾六十的吳東豔,說起話來爽爽快快。她對記者說,自己的父母都是軍人,從小就生活在軍營裡。1972年,父親走“五七”,她隨著母親和三個弟弟、妹妹來到鳳城農村。由於母親身體不好,15歲的吳東豔成為家裡的頂樑柱。什麼苦都吃過,但也練就了一股不服輸的倔勁兒。1977年6月,全家又回到部隊,吳東豔也成為部隊宣傳隊的歌唱演員。

“我從小就喜歡唱歌,父親也大力支持我。我原來唱民歌,現在唱美聲。”說著話,吳東豔直接唱起了《為祖國乾杯》:“太陽舉起金色的酒杯,把燦爛的光芒送給你……”歌聲十分具有穿透力,直擊人的心靈。

1981年,吳東豔從部隊轉業,被分配到某司法部門工作,但她認為自己的價值並不在這裡,於是下海開起小吃部,後又發展成了酒店,幾十年後又去辦公司,雖然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但在她的心裡彷彿總缺少些什麼。直到2014年底,朋友邀請她和丈夫去北京欣賞新年交響音樂會時,她的心意才豁然明朗。

就是傾家蕩產

也要為瀋陽百姓辦個交響樂團

回到瀋陽後,吳東豔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就不信咱瀋陽人差!就是傾家蕩產,也要為瀋陽百姓辦個交響樂團,讓更多的瀋陽人接觸高雅音樂、喜歡高雅音樂。”

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吳東豔把家中的百萬元存款全部取了出來,開始購買樂器、招聘人員、組建交響樂團。

2015年5月5日,瀋陽市少數民族交響樂團正式成立,“當時只有64個人,現在已有近百人了。”

“我們這個交響樂團全是專業人員。目前,全團有五六個是海歸博士,80%畢業於音樂學院,20%是老演奏家,年紀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是90後。”吳東豔說,他們使用的排練場地是借的,有一次人家要用場地,為了不影響樂團排練,全團分成八個組,分別由組長帶回自己家裡進行排練。有的團員笑著說:“我們成了家庭交響樂團了。”

東北地區民間

最專業、水平最高的交響樂團之一

吳東豔介紹說,凡是交響樂團需要的樂器,他們團裡都有,其中最貴的是40多萬元的進口豎琴。另外,為了更好地表現少數民族的樂曲,樂團在樂器配備上還多了板胡、馬頭琴、手風琴、長鼓等。

三年來,瀋陽市少數民族交響樂團多次參加省市重大文化活動,一年公益演出多達二三十場。不久前,在瀋陽第四屆渾河岸交響音樂節上,他們的精彩演出,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

目前,全團已能演奏130多首中外名曲,其中部分曲目還是他們原創的。有專家高度評價說,“瀋陽市少數民族交響樂團是東北地區民間最專業、水平最高的交響樂團之一。”

不久前,吳東豔邀請了她北京的那位朋友到大鑽石觀看樂團的演出。演出結束後,那位朋友顯得特別激動:“能在瀋陽看到這樣的交響樂太震撼了!瀋陽有這樣的交響樂團,真棒!”而吳東豔也驕傲地說:“要為瀋陽奏響最美的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