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为什么对交响乐、交响乐团情有独钟呢?”
“这是一次与朋友赌气的结果。当时朋友请我和爱人去北京听交响乐,让我印象深刻。可朋友说,沈阳没有高雅音乐,交响乐20年也赶不上北京。我一赌气,回沈阳就自费张罗成立了沈阳市少数民族交响乐团。虽然很难,但成功了!”7月31日,记者与沈阳市少数民族交响乐团团长吴东艳谈起乐团的成长过程,她的眼角时时闪现着泪花。
军人出身的她
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
年逾六十的吴东艳,说起话来爽爽快快。她对记者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军人,从小就生活在军营里。1972年,父亲走“五七”,她随着母亲和三个弟弟、妹妹来到凤城农村。由于母亲身体不好,15岁的吴东艳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什么苦都吃过,但也练就了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1977年6月,全家又回到部队,吴东艳也成为部队宣传队的歌唱演员。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父亲也大力支持我。我原来唱民歌,现在唱美声。”说着话,吴东艳直接唱起了《为祖国干杯》:“太阳举起金色的酒杯,把灿烂的光芒送给你……”歌声十分具有穿透力,直击人的心灵。
1981年,吴东艳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某司法部门工作,但她认为自己的价值并不在这里,于是下海开起小吃部,后又发展成了酒店,几十年后又去办公司,虽然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在她的心里仿佛总缺少些什么。直到2014年底,朋友邀请她和丈夫去北京欣赏新年交响音乐会时,她的心意才豁然明朗。
就是倾家荡产
也要为沈阳百姓办个交响乐团
回到沈阳后,吴东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就不信咱沈阳人差!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为沈阳百姓办个交响乐团,让更多的沈阳人接触高雅音乐、喜欢高雅音乐。”
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吴东艳把家中的百万元存款全部取了出来,开始购买乐器、招聘人员、组建交响乐团。
2015年5月5日,沈阳市少数民族交响乐团正式成立,“当时只有64个人,现在已有近百人了。”
“我们这个交响乐团全是专业人员。目前,全团有五六个是海归博士,80%毕业于音乐学院,20%是老演奏家,年纪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是90后。”吴东艳说,他们使用的排练场地是借的,有一次人家要用场地,为了不影响乐团排练,全团分成八个组,分别由组长带回自己家里进行排练。有的团员笑着说:“我们成了家庭交响乐团了。”
东北地区民间
最专业、水平最高的交响乐团之一
吴东艳介绍说,凡是交响乐团需要的乐器,他们团里都有,其中最贵的是40多万元的进口竖琴。另外,为了更好地表现少数民族的乐曲,乐团在乐器配备上还多了板胡、马头琴、手风琴、长鼓等。
三年来,沈阳市少数民族交响乐团多次参加省市重大文化活动,一年公益演出多达二三十场。不久前,在沈阳第四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上,他们的精彩演出,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目前,全团已能演奏130多首中外名曲,其中部分曲目还是他们原创的。有专家高度评价说,“沈阳市少数民族交响乐团是东北地区民间最专业、水平最高的交响乐团之一。”
不久前,吴东艳邀请了她北京的那位朋友到大钻石观看乐团的演出。演出结束后,那位朋友显得特别激动:“能在沈阳看到这样的交响乐太震撼了!沈阳有这样的交响乐团,真棒!”而吴东艳也骄傲地说:“要为沈阳奏响最美的乐章。”
閱讀更多 瀋陽發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