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我是藥基!

我不是藥神,我是藥基!

隨著7月份的到來,上半年投資放榜時刻到,誰人歡喜誰人愁?

首先看看年級成績:上半年,A股各大指數全線調整,上證綜指累計回調13.30%,深證成指回調15.04%,中小板指回調14.26%,創業板指回調8.33%。

然後看看班級成績:按行業來看,上半年,兩市僅醫藥生物(3.11%)等三個行業指數上漲。

接著看看學科成績:wind概念板塊中,醫藥股成大贏家,其中仿製藥指數遙遙領先,上半年累計上漲27.97%;創新藥指數緊隨其後,半年累計漲幅為4.32%。

最後看看同窗成績:國泰國證醫藥衛生指數基金(160219)今年上半年收益率10.01%,在指數型基金業績排名榜中排第3名

(數據:Wind,銀河證券,指數基金同類指標準指數股票型基金(A類)共231只)

如果你上半年重倉了醫藥生物,小幸猜測,八成這會兒在偷著樂呢。

醫藥結構牛三大基石

疾風知勁草。面對震盪的行情,醫藥生物依然走出一波獨立行情,原因或如下:

結構性基本面強勁

對醫療持續增長的需求強勁;輔助用藥受限為創新藥、高品質仿製藥騰出空間;進入醫保放量週期;流感的季節性因素;兩票制帶來渠道去庫存後迴歸正常週期。

持續的事件催化

國家頻頻出臺利好創新藥、國產藥品健康發展的政策,以及企業的研發持續取得進展等。

增量資金

一部分來源於醫藥結構牛市啟動時醫藥處於標配水平,公募基金持倉基本接近歷史最低水平,隨著基本面好轉及趨勢形成有加配的資金流入;另一部分源於醫藥在行業比較中處於優勢地位,過去兩年醫藥指數下跌了10%左右,上市公司扣非淨利潤兩年增長了約35%,估值消化、不少股票處於底部,相對其他板塊或更有吸引力。

結構牛基石或仍在

小幸覺得,構成醫藥上半年結構牛的三大基石,接下來或仍存在。

基本面

隨著7月份中報披露期的臨近,醫藥生物行業預測業績維持高/穩增長的企業將帶動板塊迎來新一波漲勢。上週末公佈的部分醫藥個股中報業績普遍預喜,有望引導市場資金關注公司基本面良好且中短期擁有較高業績確定性增長的醫藥個股。

事件催化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在十九大報告中是國家發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內容。當前,健康中國建設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和疾病譜變化、三醫聯動改革滯後、健康領域投入不足等挑戰,預計國家接下來會繼續推進醫療改革。

增量資金

2018年下半年,包括公募、私募、銀行、保險等機構將為A股帶來大量增量資金。其中,公募資金為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合計規模將超過4800億元,淨流入規模將超過800億元;境外資金流入規模保守估計為1200億元。(數據:招商證券)

國泰國證醫藥衛生

烈火見真金。國泰國證醫藥衛生指數基金(160219)這位同學的業績不是一朝一夕的優異。這隻基金緊密跟蹤國證醫藥指數,一舉包攬行業優質標的,投資行業和流動性突出的前80只股票。

近1年增長12.73%,同期滬深300下跌7.08%;近2年增長21.69%,同期滬深300上漲4.96%;成立以來總回報58.01%,同期滬深300上漲44.49%;成立以來年化回報9.89%。(數據:wind,截至:2018/7/4)

對於近期的市場調整,我們認為前期風險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釋放,未來持續向下的風險小於向上的機會。隨著之後跌幅逐漸企穩、利空出盡後,市場或有望迎來反彈的機遇。

而2018年也有望成為醫藥新一輪慢牛行情的起點,近期市場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或是打開了投資醫藥生物的機會窗口,投資者不妨重點關注國泰國證醫藥衛生指數基金(160219)

附相關基金成立以來業績走勢圖

我不是藥神,我是藥基!

風險提示: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承諾。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本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文中提及基金屬於股票基金,預期風險與收益高於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