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le 背包中的沃爾沃

Thule對於大家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在歐美,Thule是最好的裝滑雪板,裝自行車,裝行李,有些時候還要裝裝自己娃娃工具。

也很正常畢竟Thule 的拳頭產品,車頂行李架,國內地下停車場要悲劇。以前坐朋友的車去滑雪,車頂一個thule行李架。斯巴魯森林人在大雪中瘋狂過彎。讓我非常擔心這玩意兒掉下來。因為我雪板還在裡面。不過事實證明,我多慮了。thule 有一個測試,車頂的自行車架,放在BMW5繫上,做繞樁測試。結果兩個自行車穩得一P。 寶馬都沒能把自行車甩下來,大家的買菜車。可以放心。

另一個Thule 很有意思的產品,是他們的嬰兒車。這個嬰兒車,簡直恐怖,全天候,懸掛軟硬可調節,嬰兒有賽車上那種五點式安全帶固定。可以改變躺的角度。嬰兒車可以用自行車拉,也可以裝上滑雪板,滑雪的時候,把自己娃娃帶著。。。我毫不懷疑,他們給嬰兒車都做了碰撞測試,和翻滾測試。至於有沒有25%小重疊角度碰撞,我就不清楚了。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說完這兩個故事,大家對於Thule ,整體的氣質。應該有大概的感覺了吧。

我每提交一次修改,帖子都要進小黑屋,再這樣,就不填坑了。大家的時間都是有限的。

把車頂架,自行車架和嬰兒車做的至臻至美的Thule開始做揹包了。

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筆。我就是想把Thule一些有趣的揹包,介紹給大家。先申明:沒有任何利益相關,反正Thule的東西那麼貴,我也買不起。

很多很多年來,整個世界上,都是被美國揹包,和山寨美國揹包的揹包佔領者。OSPREY和Gregory,Granite Gear,Mystery Ranch. 幾乎可以說,一說揹包,腦袋裡就自動腦補出了他們的樣子。是時候,市場上應該有一點新鮮血液了。

首先,可以明確的說,Thule做出來的產品,很有特色。用料非常厚道,甚至可以說超過了O家,更不要提GG。讓人聯想到了以前,那個揹包尚未縮水的時代。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喜歡Thule的原因。從氣質上講,他和沃爾沃很像。有一些共同特點,用料。沃爾沃為了安全能夠用硼鋼,把A柱的強度拉上去,Thule就能夠用Codura。 沃爾沃執著的為了安全,一定要用橫置佈局,就像是Thule一定不給人一個好用的袋鼠倉一樣。。Thule男款和女款,大小完全一樣,大家背一樣重的東西,簡直堪稱是真女權。。。

Thule我們將對他的全繫有趣產品,做一個介紹,從重往輕開始說。我說的不對的地方,請@斷腸草指正

首先,最重的是這個Guidepost。 這個包和始祖鳥,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其實也沒啥說不清的,就是始祖鳥的設計師跳槽了,然後Thule用了一些不同的連接方式,實現了相同的揹負。。對於懷念,以前始祖鳥大包的人,這個就是最好的選擇。畢竟Bora AR只有65/63 而Guidepost卻有85L容量的版本。而且Thule的用料相比老始祖鳥,並沒有什麼下降。當然,沒有最新的Bora AR上那種厚實的硬殼。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外觀上來看,非常剋制。沒有Osprey設計師,那種時不時放飛自我的感覺。。每一個細節都是仔細考慮,但是有很願意取捨。這個頭孢到小揹包的轉換,可以說,是我見過所有這種雙設計裡,做的做誠懇的一個。這個時候,就忍不住把Baltoro那種水袋倉沒有設計,拿一個小口袋來糊弄,然後又讓這個小口袋當衝頂包的批判

揹負系統,大家應該看著都很眼熟。老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是的,腰帶是會動的。。。。揹負系統就不評價了,大家去翻始祖鳥的墳,就知道是怎麼樣了。或者去問@斷腸草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Thule的創新在於,他們使用了模塊化腰包,一次解決了眾口難調的問題。你喜歡,可以買單反模塊,微單模塊,手機模塊,通用模塊,水瓶,或者直接把登山杖別上去。我認為最有意義的是,解決了相機的攜帶問題。我雖然肯定不會把D800放進去,但是放RX1,拿來隨手拍風景還是非常方便的。最早使用模塊腰包的,似乎是花崗岩,但是可以說發揚光大的是Thule。對於一些奇人異士來說,這裡放一把Piston,或者放熊噴霧,或者一把斧頭也不是不可以。這個在Thule別的大揹包上也能看到,一會兒就不介紹了。

Guidepost也是可以從後面開,方便取東西,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開口是左下方和右上方。並不是完全打開。有一種掀裙底的感覺。。。還有一點,就是底部是完全防水的。提供65/75/85三個容量

------------------------------------------------------------------------------------------------

Guidepost之下,就是Versant.可以算是一個略微不那麼重裝的包了,輕不少、但是相應的,揹負能力也弱不少。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遠看,還是差不多的樣子,但是細節之處,可謂是完全不同。揹負,你可能看著感覺還是差不多,但是已經由那種塑料件卡位,變成了魔術貼固定,腰帶也沒有辦法扭來扭去。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頂包,這次又華麗轉身成斜挎包,果然Thule思路處處與眾不同。。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怎麼評價這個包呢?容量從50到70.揹負系統的表現是合格的,但是也僅僅是合格而已,還做不到出色。70升容量有點危險。至於這兩個包裡怎麼選,對於大家來說,當然是Guidepost啊。畢竟是有著經典的重裝揹包的血脈和傳承,給別人聊天的時候,還可以從始祖鳥老Bora,和naos聊起,逼格是少不了的。肩上揹著的,不只是一個揹包,更是瑞典的精神,重裝時代的餘暉,不滅的腐敗精神,對UL無聲的抗議(路人:來把woodythegreat它按住)Versant雖然有獨到之處,但是面對著Osprey大軍,不一定能有什麼勝算。

接下里的幾款包,就脫離了長線,重裝揹包的範疇。被歸類為Hiking backpack。不過他們中的一些,勝任過夜的裝備還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先來聊一聊Thule家的小鷹38. 很多人,希望揹包能夠把所有的事情幹完。能夠輕鬆透氣的不過夜走走,肩上感覺不到重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帶上20斤糧食,進無人區穿越半個月,揹負系統能夠完美的負擔這一切。並且包的空間永遠都夠用。雖然作為無神論者,我知道這一切不太可能,但是並不能妨礙一些人,找到了小鷹38這個聖物,並且按照宗教的方式膜拜了起來。 今天我們討論的就是AllTrail這個包,Thule似乎是希望這個包,能夠在任何小路上使用,滿足任何要求。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確實做到了。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似乎你想要的功能,這個都有。能夠側面打開,對於這個級別的包來說,確實比較良心了。而比較方正的外型,也會讓外出使用更加方便,估計,如果把兩條腰帶,向後反鎖,上飛機似乎問題不大。可以說是非常的有意思了。提供35和45兩個尺寸,正好讓嫌棄小鷹38大和小的人都能夠滿足。。。

------------------------------------------------------------------------------------------------------------------------------

接下來是capstone,沒有什麼興趣寫,因為這個包真的很無聊,就這樣。有興趣的@斷腸草,他一定了解。。

最後留給Stir

Stir things up,可以說是攪合,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意思。

這個命名,也暗示了這款揹包,並不是什麼常規的包。是要來改變一些東西。意外的是,也是我整個系列裡,最喜歡的。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遠看,是一個桶。走近看,還是一個桶。不過桶也有自己的優點,對於空間的利用率會非常高。對於我來說,去健身房的時候,需要把自己的包鎖起來。這個時候,這種簡單的桶的外型,無疑會讓我好辦很多。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背面也很很有意思 ,因為這是一個桶,卻並不是飯桶。揹負系統,一點沒有含糊。該有的東西,全部都有。寬大的腰帶肩帶,透氣的背部。能夠讓人,在揹著基本教科書,macbook和別的東西的時候,不會累的壓肩膀。有趣的是,這個腰帶,還是可拆卸的。這樣,在一些奇奇怪怪得場合,可以吧自己偽裝成一個“正常”的揹包,而不是戶外揹包。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正面,接連的不斷的編織袋,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想象力的功能。比如說,可以在上面,掛一雙攀巖鞋,方便到健身房攀巖,或者一個頭盔,或者一個紅燈警示器,或者一個nelgene的水杯。。。。。。。

另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在於,這個包上的提手,正面有一個,背面還有一個。這讓這個桶,需要被拎起來的時候,能夠像一個購物袋一樣,重心自然在中間。也許回家路上順便去超市,買點食品,可以這樣用。。。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當然,這個在肩帶上放手機,別家也有這樣設計的。你們可能注意到了,我描述這個包的時候,並沒有完全的把他當作一個戶外使用的產品,而是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有些時候,限於生活所迫,可能是一個人流浪外他鄉,在北漂的出租屋裡。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每天需要奔波。但是這個並不代表,我們就放棄了追求,放棄了戶外的渴望。把電腦拿出來,裝上水袋,拿出文件,放進睡袋。一樣可以走進山川。而同時,戶外設計,所帶來的品質和功能性,有讓他,不是那些只求新潮的揹包所能比擬。

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Thule 背包中的沃尔沃

當然,Thule做工精湛,讓這個包不至於因為揹負過重而出現問題。但是本身並不強健的腰帶,卻不一定能保證重量的精確轉移。過夜自然是毫無問題,但是想做UL揹包,進行穿越,卻也難度非常高。不過似乎除此之外,很難再看到一個兼顧了這個多方面,而同時自身卻非常簡潔,設計跳出了千篇一律的樣子。

這段時間,學潛水。不能劇烈運動,所以連續寫了很多篇帖子。到現在也應該畫一個句號了。在雪線之上,不論住的什麼帳篷,背的什麼揹包,穿的什麼衣服,迎面吹來的都是一樣的風。希望給大家說的,都說清楚了。生命中還有很多值得去追求的東西,不要在裝備上虛度光陰,到頭來包還是包,帳篷還是帳篷。攀巖的季節不會太長了,滑雪已經在路上了,英國文學還沒看多少,拉丁文還在背發音,mountain biking已經在摔倒和爬起來之間,進步了不少了。祝願各位都能夠找到自己的愛好,能夠找到共同愛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