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立強賣鞋廠家進貨,薄利多銷,每天賣1000雙鞋,一年掙60萬元


圖片上的這位年輕人名字叫臺立強,今年31歲,是河津市小梁鄉馬家莊村的農民。今天由於妻子正在坐月子,就和母親到萬榮縣城的集貿市場上來賣鞋。別看臺立強年輕,可是在集貿市場上賣鞋已經有十年了。由於臺立強思維敏捷、懂得農民的心理,因此,他堅持廠家進貨、薄利多銷,他賣的鞋式樣、花樣都是最前衛的,質量也很好,每天可以賣的1000多雙鞋,一年可以賺到60萬元。

臺立強賣的鞋大約有四十多個品種,有男女布鞋、休閒鞋、涼鞋、運動鞋等。他的鞋大部分是從河南省幾個鞋廠直接進貨的。沒有中間環節,因此非常便宜。像這樣的布鞋,在超市或者其他商店裡要賣到20元—28元的樣子,可是臺立強只賣10元錢,比起商店的同類鞋要便宜一半以上的價格,難怪他的鞋在同一市場上的價格是最低的。

臺立強賣鞋已經十年了,對鞋的質量和花色品種有足夠的研究,因此他和河南的一些鞋廠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關係,進貨就要進適合晉南一帶農村農民愛穿的鞋。而且質量一定要過關,質量有問題的堅決不進貨。由於臺立強本身就是農民,對當地農村的經濟收入和農民的經濟狀況瞭如指掌。因此他賣鞋主要瞄準的是農民能接受的價格和農民捨不得多花一分錢的心理。為了多賣貨,一是堅持廠家進貨,沒有中間環節。二是薄利多銷,一雙鞋只賣十元錢。


由於在集貿市場上,只有臺立強的各種鞋賣的便宜,因此他的攤位前老是擠滿了人。農村的大伯、大嬸、大哥、大嫂都前來買鞋。一般平均每個集日都能賣1000雙鞋,營業額就是10000元左右。臺立強每雙鞋掙錢不多,也就是薄利多銷。全年淡旺季平均下來,臺立強能掙60萬元的樣子。

臺立強說,每年從正月開始至六月,是個賣鞋的旺季,後半年是淡季。但是旺季和淡季沒有太大的反差,一年四季鞋都好賣,只是季節不同,鞋的品種和式樣也不相同。春秋季賣單鞋、夏天賣涼鞋、冬天賣棉鞋和皮鞋。

進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到廠家直接進貨,一種是廠家發貨。自己到工廠進貨很少,一年就是十多次。主要是靠廠家發貨。一般是自己提出品種和數量,然後給廠家打款,廠家根據自己的需要,把鞋發給自己。在旺季,也就是前半年,一半每隔兩天或者三天就發一次貨,淡季也就是後半年,三天或者五天發一次貨。每次發貨金額都在五萬元左右。根據臺立強說的發貨次數和金額,他的營業額和收益更多,只是臺立強不願意說自己掙的錢多罷了。


臺立強主要在家鄉河津市、小梁鄉、鋁廠集貿市場賣鞋,同時也到萬榮縣的縣城、榮和、光華、南張、通化、賈村、高村等集貿市場上賣鞋。臺立強賣鞋也是有門道的。考慮到能多賣錢,就一個集貿市場而言,不是集集都趕到,而是隔一集或者隔兩集去一次,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臺立強賣鞋主要是靠一輛工具車載貨,在旺季,每集都要滿滿的拉一車鞋。一般就是一車能裝五十箱鞋,每箱30雙和40雙的都有,就是一個集日要擺賣將近2000雙的鞋。

臺立強的哥哥臺志強和嫂嫂也賣鞋,好處是可以臨時互相補貨,壞處是不能同時在一個集貿市場上出現,不然就會互相影響。兄弟兩為了多賣錢,跑的集貿市場也是不同的。

臺立強賣鞋也是講信譽的,由於農民可能是給自己的家人捎買的,由於穿鞋的人不在,回到家裡,有可能大、小有問題,或者式樣不喜歡。只要沒有穿過,臺立強可以給換貨或者退貨。臺立強賣鞋顧不上開票的,但是他自己認識他賣的鞋。由於信譽好、質量好,最主要的是價格便宜,臺立強的鞋成了農民喜歡的商品。只要是農民賣鞋,都會到附近的集貿市場上尋找臺立強的。點擊上面“關注”,你我共同關注百姓冷暖和世間萬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