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由盧卡·瓜達格尼諾執導,提莫西·查拉梅、艾米·漢莫、邁克爾·斯圖巴主演的同性片。

該片改編自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4歲的美國博士生奧利弗在意大利結識了17歲的少年艾利歐,兩人從而發展出一段曖昧關係的故事。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我是看完電影再去看小說的,我很喜歡這個順序——first電影,second小說。因為電影給我一種很直觀的感受,讓我進入這個故事,我能明白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個故事,如果喜歡,我會去讀小說。電影畢竟只有2個小時,不能展現故事的完整內容,包括主人公的內心活動,而讀小說的過程幫我豐富了電影的細節,豐滿了人物的形象。可以說,電影比小說更直觀,小說比電影更細膩。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故事發生在意大利的八十年代的夏日,影片的開頭報幕全是用的手寫字體配上古羅馬雕塑的背景,年代感自然而然流露出來。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整個故事都是從少年視角出發,17歲的Elio可能因為母親是法國人,渾身散發著法國少年的氣息,在那個炎熱無聊的夏天,他讀哲學書,談鋼琴,和鄰居家的法國少女談情說愛。電影開始於美國人的到來,在接下來的六個星期內這個叫Oliver的美國人將是Elio父親的研究助理。如同當時很多人第一次看《斷背山》時,不理解兩人怎麼就看上了對方,在經過細心網友的提點,或者自己二刷時,才注意種種細節、暗示和鋪墊。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幾場最佳

彈巴赫那場。埃里奧本來是在樹上彈著吉他,被奧利弗讚揚並且要求再彈一次之後卻領著奧利弗進屋,換成了鋼琴。不僅如此,還變成了“李斯特彈巴赫”和“布索尼彈李斯特的巴赫”,因為“巴赫從未給吉他譜曲”。然而,奧利弗放棄後埃里奧又馬上換回了一開始在屋外的編曲。兩人的態度模糊卻又昭然若揭,在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午後中走向既定的開端與結局。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一戰雕塑那場。“我對真正重要的事知之甚少”,“你為什麼要告訴我”……“因為我想讓你知道”。兩人在相互試探中抽著煙從雕塑一頭走向另一頭,鏡頭卻只覆蓋了埃里奧這一側,我們看不到奧利弗的動作,就像埃里奧並不清楚奧利弗的答案,在那幾秒內能做的只有兀自揣測。走過雕塑,兩人得以繼續面對面交談,“你說的和我想的一樣嗎”,埃里奧終於向奧利弗吐露了心聲,不過未來仍然充滿著迷茫。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和父親交談那場。埃里奧從一開始試圖掩飾這段關係——不僅是因為不願讓家人知情,更是因為處於悲傷之中本能的逃避,隨著談話的進行,埃里奧逐漸瞭解到父親的態度於是放下了防備並且接受了來自家人的支持。“我出身的地方,父親們會希望兒子站穩腳跟,不過我不是那樣的家長……人的身體和內心都只有一次機會,有些人故意封閉自己來保持麻木,結果二十多歲就身心枯萎,多麼浪費。你們擁有的是一段美好的友誼,或許超越了友誼,現在,你可能感覺悲傷,痛苦,不要扼殺這種情緒……”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最後,喜歡看電視電影的小夥伴兒們,看過來,轉轉二手交易網,會員可便宜了。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跨越性向的愛情片,夢幻的基甸之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