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具有市場活力的非遺項目是怎麼成功的?

非遺文化的項目傳承與發展,要靠國家的政策支持和社會的關注與推薦。我國非遺項目種類繁多,許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但卻不被國人認可,不受國家重視。這就需要我們加強非遺項目的自身保護,使這些文化得到傳承,加大對非遺項目的宣傳,使這些項目讓社會所承認,讓大眾所接受,做到循序漸進的發展。被埋在土裡的金子,遲早有一天要發出光亮來的。

部分具有市場活力的非遺項目是怎麼成功的?

一些非遺項目比較符合當下社會的文化氛圍,適合當下社會的審美和需求,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樂於見到的好事。

關於非遺項目市場化運作,讓非遺項目更適合市場發展,給地方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得到更好的傳承,是很多非遺項目迫在眉睫的課題。

下面,我就來說幾點我的認識。

一、需要成功的IP運作。

什麼事IP運作?是指通過好的內容去聚集粉絲用戶並通過粉絲用戶去實現其商業價值。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題主的這個問題也是在互聯網上進行的提問。

這就提供了一個新的出口,就是需要我們將手中的優秀非遺項目與互聯網有機地結合起來。

現在是互聯網的流量時代,優秀的IP運營首先需要你有足夠優秀的IP內容。

幾乎所有的IP成功運營案例中,最基本的是要有過硬的基礎內容。其次需要找準對外輸出的點,讓手中的非遺產品快速聚集起一批擁躉,即“粉絲”。

我們手中的非遺項目只是IP文化輸出的一部分,我們更需要找準自己手中非遺項目的性格特徵,屬於我們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文化符號。

這樣,我們的非遺項目就有了極大地辨識度,極強地故事性,極高地價值沉澱。擁有了這三樣特徵,才是一個符合市場發展的優秀非遺項目。

當然,還有一個重中之重,就是需要手中的非遺項目存在極強的分享屬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熱衷於將我們看到驚奇事物分享給別人,而我們手中的非遺項目,也應該具有這種容易被分享的特性。

部分具有市場活力的非遺項目是怎麼成功的?

二、保護非遺傳承人,就是對非遺項目最大地保護

這一點很好理解。非遺項目,首先是人類的文化內容的一部分,所以人是非遺項目傳承保護的關鍵要素。

在從事非遺項目這個行業的時候,作為傳承人,我覺得最起碼應該保持自身的藝術創作活躍度。

還需要所有從業人員的精誠合作,團結一致。將所有非遺傳承人聚集起來,選擇優秀人員組成研究機構,針對當下文化特點,市場特點,人文特點,對手中的非遺項目進行深入地再創新,再創作。而提主所說的“金箔剪紙”,似乎也是南京進行再創新的產物吧。

利用組織的帶頭創新作用,將非遺傳承的人才培育也搞起來,傳承是對非遺項目最起碼的尊重。

部分具有市場活力的非遺項目是怎麼成功的?

三、依託於其他特色產業,特色形式,進行並進發展

現在,我們說的最多的一次詞語就是“文旅融合”。這就是依託於其他產業,共同發展的例子。

非遺項目依託於旅遊,成為人文項目,成為旅遊標籤,地理標籤的例子不勝枚舉。

如:景德鎮的陶瓷,這個項目的主要輸出產品就是陶瓷。而我們口中相傳最多的只有“景德鎮”三個字,我們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景德鎮其實是一個地級市,景德鎮一詞幾乎成了陶瓷的代名詞,捆綁性一級標籤,光芒甚至掩蓋了它的主要輸出產品——陶瓷,更沒有人知道它是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搖籃,這就是“文旅融合”最先進的典範。

以上的例子也就牽引出我們當下說的最新的一個詞“非遺+”。這個加號後面需要附帶什麼樣的產業,需要非遺傳承人結合當天文化和人文特色,還有城市特色,進行結合。

如:非遺+文旅、非遺+會展、非遺+教育、非遺+文創、非遺+互聯網、非遺+峰會、非遺+金融等。

部分具有市場活力的非遺項目是怎麼成功的?

通過探索創新,真正讓非遺項目融入生活,將當地特有的非遺文化符號,變成文化習慣,促成市場成功的基礎之一 ——習慣。有了習慣,人們才願意為文化買單,為文化消費,真正做到“見人見物見生活”。

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值得所有做文化保育和非遺傳承的人一起思考的問題。傳統的保護非遺的方式都是“養獨苗”,這樣雖然很有必要,但是也很危險,萬一最後的傳承人沒了,我們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種寶貴的文化,一種人類文明的結晶消失在我們面前。這是最傻,最無前途,也是最無奈的非遺保護方式。

與之相對的,還有些人非常想把非遺項目投向市場,可惜嘗試了無數次,用盡了各種方法,也砸了不少錢,可市場還是叫好不叫座,真正購買者寥寥,能產生的市場效應也是相當可憐。以上兩點,幾乎成了所有非遺項目的魔咒。沒有傳承人就意為著消亡,沒有市場就意味著維繫艱難,只是推遲死亡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