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活動周 預示中國未來發展

科技活動周(ScienceandTechnologyWeek;Technologicalactivityweek)。是中國政府於2001年批准設立的大規模群眾性科學技術活動。根據國務院批覆,每年5月第三週為“科技活動周”,由科技部會同中宣部、中國科協等19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科技活動周組委會,同期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實施。

朝陽區科技周展覽展示活動內容為VR暴雨災害體驗、3D體驗館等多項科技體驗項目,吸引遊園市民的參與。

北京科技活動周 預示中國未來發展

在山區遇到暴雨,眼看就要發生泥石流,是駕車逃跑還是跑到空曠的地方?市民戴上VR頭盔,彷彿置身災害現場面臨抉擇。當體驗者選擇沿著泥石流運動的垂直方向的高處逃跑時,電腦給予正確的信號。

朝陽區氣象局帶來模擬利用飛機人工增雨作業的VR蛋椅和VR暴雨災害體驗項目吸引了不少氣象愛好者。

在智能科技體驗區,“小水滴旅行記”活動體驗向觀眾介紹水資源狀況,汙水的危害、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等科學知識。

北京科技周還展示了自動駕駛,高鐵和地鐵可實現全自動運行。

在第四展廳的智慧交通模塊,放置了一方高鐵車頭的模擬駕駛臺,在這個複製版的高鐵列車駕駛臺上,各種操作按鈕一一呈現。前側牆壁上是一塊電子顯示屏,上面顯示著列車運行時的前方景物,包括快速出現的鐵軌、兩側的線杆以及快速後退的建築物。

它是由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美國和英國軌道交通領域專家團隊、中車集團和中國鐵路設計集團等聯合開發的。最關鍵的是,這款駕駛操控臺使用了高速鐵路自動運行新型人機混合控制模式以及基於學習控制的高速列車節能運行優化控制方法,擁有全自動運行模式下應急處理流程和人因配置方案,實現了我國在國際高速鐵路自動駕駛方面的引領。

這種高鐵自動駕駛技術可以保證車輛運行安全,最大程度降低人員的誤操作。目前該技術已經在京滬線的某段區間內開展試驗。

第三展廳展出的由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配送物流車,是一個方方正正、外表“萌萌的”白色小貨車,卻能在辦公園區、工業園區、景區、校園等限定場景獨立完成“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這款名為“蝸必達”的低速自動駕駛物流車搭載的是智行者自主研發的AVOS系統,採用多傳感器自適應融合算法、環境認知算法、路徑規劃算法以及獨特的控制算法來滿足智能配送和運輸的需求。

這款無人配送物流車近期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完成了中國圖書館歷史上第一次館際無人車圖書運輸任務,同時在京東以及多家電商物流的配送場景落地運營。

廠家負責人透露,目前除了清華大學,無人配送物流車已進入第二家北京高校——人民大學作為快遞配送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