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似乎問這個問題的人,對這些服裝問題很是焦慮。DO NOT WORRY! 聽我細細道來。

勤儉節約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怎麼著也不會把這些衣服扔到大街上,不管不顧。即使扔到大街上,還有收破爛的,也會當做廢品,重複利用的。當然了簡直是千方夜譚。誰如果在大街上撿到《那年花開月正圓》或者其他古裝劇主角的一件服裝,那可是算撿到寶了。

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細心的觀眾注意到了沒有,《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宣傳海報上,除了主角孫儷,陳曉,導演等主創人員之外,左下角還有服裝設計師葉錦添的名字。這又是何方神聖呢?葉錦添是著名的服裝設計師,還是專門從事視覺藝術和電影美術創作藝術家,還是“東方文化藝術之美”的推行者。能得到這樣一件來自大師級人物設計的服裝,那何嘗不是如獲珍寶呢?

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這兩天大家一直在討論精品劇,精品劇就意味著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極致,這當然包括演員的服裝和道具。這種很是必要的。因為好的劇作他通過服裝傳遞一種文化底蘊,一種美學理念和態度,引導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美。這些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東西遠比一件服裝的價值意義深遠。《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的服裝淡雅細膩,鮮明色調,每個細節都呈現出著獨特的儒雅風韻,謙遜內斂的東方之美。從這個層面這些服裝的作用稀罕度和意義都是十分深遠。

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在回到這個影視這個產業鏈,服裝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服裝所帶動的一系列蝴蝶效應非常明顯,好的設計,帶動了一種時尚,一種色調,一種搭配。這些都將作為各大服裝商場服裝設計爭相效仿的模板。這個產業鏈最大受益者還是影視劇服裝提供商。所以幾千套衣服又算得了什麼呢?幾千套背後的利潤可是成千上萬。一部劇作也算是一場時裝秀,一場時尚元素大比拼。

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其實大部分古裝,製作的精良,簡約大方。簡單的重新組合就可以成為新的款式和造型,給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女裝。也達到了資源的最好利用。這在電視劇中司空見慣。就算一些很舊衣服,過時的,因為年代劇,戰爭劇的需要,也會把其當做珍寶來珍藏。因為隨著物質條件的發達,要造出有年代感而又毫無違和感的服裝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所以呢,各位可以放寬心了,好好地欣賞那些古裝劇中賞心悅目的服裝吧!

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