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紅綠燈那些事

紅綠燈(全名是交通信號燈)是路口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上每個人都會見到紅綠燈。紅燈行、綠燈行也是最基本的交通規則。紅綠燈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機動車的,一般分為紅燈、黃燈和綠燈三種顏色。一種是針對行人的,一般只有紅燈、綠燈兩種。機動車紅綠燈就是標準的圓形,沒有任何圖案,而行人的紅綠燈則稍有差別,紅燈的時候顯示一個站立的人,而綠燈的時候則是一個行走的人,而且會有走動狀態的閃爍提示。

關於紅綠燈那些事

東德的信號燈小人

全世界大部分紅綠燈都遵循這一原則,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和有趣的例子,其中最有名的的就是原東柏林地區的信號小人了,在德語中的叫法是“Ampelmann”。跟其他的行人標誌不同,東德小人看起來真是的“小人”,看起來比較矮小,但是覆蓋的範圍卻比較廣,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帶著一個像草帽一樣的東西,據說這個草帽的創意來源是來自於時任東德的總書記昂納克。這款造型設計最早是在1961年定型的,設計者是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當時他就提出傳統的紅綠燈設計無論在安全性和顯示度上面都有所不足,因此針對性的做了創意化的改進,用粗壯小人的形狀提升了顯示的範圍,另外紅色男子平舉的雙手感覺就跟一根路障一樣,就提示現在是禁止前行的狀態。則綠色男子粗壯伸展的手臂和動態箭頭相關聯,就是提示前行的狀態,這樣的設計得到了高度好評,很快就成為東德官方紅綠燈。

關於紅綠燈那些事

馬庫斯·赫克豪森

1990年兩德統一,作為舊時代的產物的東德小人,似乎擺脫不了被扔進歷史垃圾堆的命運,雖然很多原東德的居民鳴不平,但似乎無力改變這個局面,直到設計師馬庫斯·赫克豪森的出現。他雖然是西德人,但是覺得東德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特別是東德小人的設計兼顧了舒適性和安全性,非常值得保留,在他的大力呼籲下,東德小人重新煥發了生機,而且在整個柏林都重新裝上了東德小人信號燈,而不只是只有東柏林地區了。從2004年開始,赫克豪森進一步推動東德小人的文化影響力,專門設計各種東德小人的紀念品,每年收入超過200萬元,當然,東德小人也因此成為東德的某種遺存象徵,就跟著名的特拉貝特汽車一樣成為經典之作。很多造訪柏林的外國人,都會這個東德小人的造型十分好奇,甚至還出現cosplay兩個小人動作的行為藝術家。東德信號小人同樣也會與時俱進,推出了眾多的衍生版本,包括女性版本、帶自行車的版本以及雨天時候的打傘版本等等。

關於紅綠燈那些事

自行車版東德小人

與東德小人類似,1999年在臺灣地區也推出了近似的版本,叫做臺灣小綠人,推出之後同樣受到廣泛的好評,還出口到西班牙塞維利亞這樣的大城市,臺灣小綠人的特點在於伴隨時間產生的動態顯示的變化,綠燈剛開始時候小綠人走的四平八穩,但是在綠燈最後的幾秒,小綠人會呈現出一種狂奔狀態,令人忍俊不禁。

關於紅綠燈那些事

臺灣小綠人

比起傳統的紅綠燈,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設計更具有顛覆性,他們的設計師伊塞設計了一種人形的信號燈機器人,分別安置於首都金沙薩和盧本巴希。人形機器人身上會顯示紅綠燈,其中紅燈是在胸部和背部而綠燈則是在手臂上,伴隨著紅綠燈變化,機器人也會像交警一樣會做出前進或者停止的手勢,另外它們頭部還裝有攝像頭,可以記錄交通違法行為。雖然這個機器人可謂是一專多能,但它的成本還是很高,至今也只有5臺投入使用而已。所以伊塞也希望政府能多給一些製造資金,讓機器人能更好的服務民主剛果的混亂交通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