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咒》團隊「純國產」,沒有外國人

《风语咒》团队“纯国产”,没有外国人

《风语咒》团队“纯国产”,没有外国人

片中“那個村”村民戴的面具明顯借鑑了“三星堆”的美學風格。

由劉闊執導,陶虹擔任出品人,路知行、閻萌萌、邊江、褚珺、山新等參與配音的動畫電影《風語咒》將於明日全國公映。影片講述了雙目失明的少年郎明,在四大凶獸之一“饕餮”重現人間塗炭生靈的時刻,使用秘術“風語咒”將其封印的英雄故事。該片的導演劉闊曾創作出《俠嵐》《畫江湖》等動畫IP,早在8年前導演《俠嵐》劇集的時候,就有了創作電影的想法,但是由於當時“時機不成熟,資金儲備不夠,人才培養不到時候,自己的功力也不夠”,直到2016年初的時候才開始真正製作動畫電影《風語咒》,“一邊學一邊拍”,花費了兩年多時間,完成了這部極具東方美學的中國風動畫電影。新京報獨家採訪導演劉闊,聊了下這部電影的幕後創作。

東方美學

《風語咒》很好地將故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無論是整體的畫風還是情感都具有很強的東方式表達。在導演劉闊看來,這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主創團隊對中國文化的研究,來建立整部片子的美學體系。

怪獸造型

片中的羅剎是上古兇獸,完全是按照中國的紋樣設計的。因為東方的美學其實是建立在曲線的基礎之上,羅剎身上沒有一個地方是直的,全都是捲曲的,包括它的牙,西方的怪獸比如異形嘴一張開,牙特別長,密密麻麻的,但羅剎的牙沒有那麼長,都是彎的,一眼看去就是中國的生物。

建築服飾

影片中建築的結構、材質儘量往舊了做,不會那麼新,但是不往髒了處理,所以觀眾就感覺是非常實在的中國元素,“那個村”裡所有的造型,所有的美術風格都是借鑑了四千多年前的三星堆文化遺址。電影中的服飾也摒棄了手遊中那種浮誇的中國風,而是往實了做,男主角朗明穿得髒兮兮的,衣服上還有補丁,但觀眾都覺得是一種東方的生動。

劇本

如何平衡粉絲與普通觀眾?

動畫電影《風語咒》的世界觀還有人物設定都是從動畫劇集《俠嵐》中來的,導演劉闊坦言:“其實不用去做調研,大部分觀眾肯定不是《俠嵐》粉絲,因為動畫的群體和進影院的觀眾相比還是小眾。”

電視動畫《俠嵐》共有170多集,加上後面40多集的番劇,總共有200多集,裡面一些專有名詞以及邏輯關係特別複雜,這些都需要簡化,只保留了《俠嵐》的主線人物,“不能每個出場的人物都介紹,因為他們(動畫劇集裡原有的人物)沒有太多參與到《風語咒》故事,但是在關鍵點起到了很大作用,危急時刻出來守護電影的主人公,這可以滿足粉絲的需求。”對於沒有看過《俠嵐》的普通觀眾,導演在影片開頭前1分鐘,用二維動畫的演繹方式,把電影的不同勢力關係做了說明,“這個世界有‘俠嵐’(正派)和‘零’(反派)的對立,還有被零利用的兇獸饕餮,這樣(解釋清楚)普通觀眾接受起來也不會很困難。”

製作

國內特效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風語咒》這次採用了以“畫江湖”的核心班底為主控,然後再分包給上百家團隊進行協同作戰的方式來創作這部電影。上百家合作團隊,從甄選到協調工作量,整個過程特別麻煩,全片1900個鏡頭,最後剩一個半月的時候,還有1200個鏡頭沒有完成。

導演劉闊最自豪的一點是,“整個片子的創作團隊全部都是中國人,沒有一個外國人。”全片特效鏡頭佔總鏡頭數量的70%,這對國產動畫團隊來說,在創作上是一種磨鍊與成長機會。不過,導演劉闊也承認,國內做特效的水平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比如,片中幾位俠嵐每次出場的時候,都會帶有光效,“為了營造一種能量的既視感,我們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不得已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