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 WeGame 在國內競爭不過 Steam?

steam是入了羊群的狼。

在國內一眾氪金廠商吃香難看的時候,steam作為攪局者殺了進來。

一刀99級?不存在的,氪金萬元的999級大佬吊打你。

一把武器賣2000?不存在的,土豪一把武器賣兩萬。

首衝八萬才能玩,就問你服不服?

一不小心打出一把千傷神器,一套海景房有了。

are you ok?

當年一塊錢六個幣就能在遊戲廳high一天的少年,怎麼就渾身充滿銅臭味了?

什麼時候,錢成為衡量遊戲的唯一標準?

你消費的是遊戲?

你只是在消費電子商品罷了。

不氪金的用戶,說的就是你,你只是被消費的商品而已。

直到steam這個巨無霸出現。

什麼?買斷就行?

什麼?沒有rmb戰士?

什麼?沒有日常全家桶?

什麼?就沒有超過一千塊的?

什麼?遊戲還能這樣玩?

什麼?這畫面這麼逼真?

什麼?不反盜版不是要餓死?

什麼?還有暑假大促?一個遊戲只要30塊錢?

什麼?這個遊戲竟然永久免費了?

steam就像當年街機廳那個慈眉善目的大媽,和藹地跟你說:

來玩吧,一頓飯的價錢,包你玩得爽。

於是,你重新拾起了曾經的樂趣。

直到這時,你才發現,新奇感,探索感,沉浸感,才是遊戲愛好者永生不變的愛。

而不是:我花錢比你多,我就比你牛逼。

為什麼 WeGame 在國內競爭不過 Steam?

steam的模式是:

首先,你有一款想要玩的PC遊戲,看廣告發現只有steam能夠又好又快的玩得到,於是註冊steam,購買遊戲,下載,玩。

然後,你玩厭了這款遊戲,正好steam廣告推薦了一款“你可能感興趣”的遊戲,於是買,載,玩。

接著,你開始主動探索steam的隊列,找尋可能很有趣的小眾遊戲獨立遊戲。

或者,你成為狂熱的+1黨,名言是“花錢買的遊戲憑什麼還要玩”。

看見了嗎,steam的核心用戶群是喜歡某款遊戲的玩家,是玩家啊,給他們一份推薦他們就會自己挑選遊戲的人群。服務好他們,不斷滿足他們的需求(比如日系近幾年大批量登陸steam平臺),就能做大做強做成業界標杆。

然而wegame欠缺的就是“遊戲”這一點。我也安裝了wegame,但我純粹是把這個軟件當成lol啟動器,而lol是一款偏重於社交而非遊戲體驗的多人遊戲。雖然wegame秉承國內互聯網企業的一貫風格見縫插針塞廣告,但我都是直接叉掉的,我根本不想在wegame平臺上找遊戲。

這就是根本的差距。wegame拉攏的從一開始就不是“遊戲玩家”,就不是會主動去找有什麼好遊戲的那幫人。騰訊沒打算把wegame做成steam的挑戰者,這款產品本質上是qq生態圈的收割手段是讓過億的qq用戶掏錢的方式。至於遊戲玩家……下一步再說吧。

wegame甚至沒有資格稱為“騰訊全家桶”。我們常說的全家桶,是有品牌保障的,比如暴雪全家桶,育碧全家桶,都是有別於steam的平臺,但我們打開一款新的遊戲之前,至少對其下限有個預估。而wegame上面的遊戲,我不知道有誰是衝著“騰訊遊戲”這幾個字付的錢。如果你是,請告訴我,我會在這裡貼出你的評論。

順便一提,我認為“有志於做好做大做強”的獨立遊戲選擇在wegame發行也是不怎麼有志氣的選擇,你的潛在用戶根本不會從這個渠道去“找”遊戲,想要獲得認可只有做騰訊的狗賣萌打滾求爸爸推薦,既然如此你直接開發手遊等著被騰訊收購不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