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见闻—西宁(锅庄舞大赛)


七月中旬我带外孙小女来高原古城西宁市避暑,经常在傍晚时分带孩子在位于西宁市城西区的新宁广场散步,有幸目睹了2018年西宁市第四届全民健身锅庄舞大赛的片段,印象深刻。

据了解2018年西宁市第四届全民健身锅庄舞大赛,有来自西宁市、海东市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州市的15支参赛队伍、1000多名选手参赛。当晚参加比赛的队伍,认真做赛前准备工作,一丝不苟。

当晚准备参加比赛的队伍。

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参赛选手们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优美的舞姿,尽情展现了昨天开幕,来自西宁市、海东市和海北增族自治州等州市的15支参赛队伍、1000多名选手参赛。

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参赛选手们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优美的舞姿,尽情展现了康巴、安多等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精彩锅庄舞。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过去我对这种藏族的传统舞蹈了解不多。据说关于锅庄舞的起源,没有确切的史书记载,但从锅庄舞的表演形式和动作构成的舞蹈语言来剖析,可以确认这是一种原始的舞蹈形式。

锅庄舞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丰富完善的。从最初由于对自然界的种种现象迷惑不解,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产生了种种迷信和宗教的形态,如巫师与巫术,拜物教与图腾。

围篝火而舞,是原始氏族人群围火而舞的传统形式的保留,也是锅庄舞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依据之一。

艺术形式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陋单一到复杂多样发展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艺术的发展,藏族民间歌舞艺术"锅庄舞"摆脱了对于原始生产劳动的直接依赖和纯客观的模拟,有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大了反映社会生活的范围。

锅庄舞在藏区真正的流传得益于藏传佛教的发展。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存在,以及形成的寺院文化,为锅庄舞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给了锅庄舞新的生存空间。

锅庄舞是藏族最为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群众文体生活的不断繁荣,锅庄舞在青海省各地广泛传播,受到各族群众的喜爱。

锅庄舞流行于昌都、甘孜、阿坝以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广大藏区。锅庄舞按地区分类,可分为昌都锅庄舞、迪庆锅庄舞、玉树卓舞、玉树依舞、白龙卓舞等。

独特的地域风情和良好的锻炼健身价值,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场地、参加人数不受限制,因此锅庄舞不仅在藏族地区广泛开展,在西北地区一些城市如兰州、西宁、格尔木、酒泉、张掖、定西、宝鸡等逐步流行起来。

西宁市民非常喜爱这种健身活动,在新宁广场每天都能看到跳锅庄舞的市民。

锅庄舞是从藏族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而来,同时也在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渴望,从形式看也与藏族同胞的生活息息相关。

2006年锅庄舞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省市、自治州都积极地组织了锅庄舞非遗的申报工作。

位于西宁市城西区的新宁广场,也是今年锅庄舞大赛的表演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