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看慣了濃妝豔抹的鼓浪嶼,

你可曾見過她素顏的模樣?

如果褪去那一抹妝容,

你還會一如既往地嚮往“她”嗎?

一起來看看100多年前清末時期的鼓浪嶼。

鼓浪嶼,它有個洋氣的名字叫Kulangsu,正如Amoy(廈門),是從閩南語翻譯過來的。

在民國大規模城市建設前,鼓浪嶼還是一個瀰漫著田園氣息的小島,恬靜的讓人放佛置身於世外桃源。(以下均為清朝末年拍攝的鼓浪嶼)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68年莫里森拍攝的日光巖,它最原始的線條一覽無餘,還有山下淳樸的村莊,多麼坦誠相見啊!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68年拍攝的協和禮拜堂(原名國際禮拜堂),當時的它略顯孤獨。在門口可以眺望大海和島內,因離鹿耳礁近,所以現在它門口那條叫鹿礁路。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鼓浪嶼的素顏照,1869年-1871年間湯姆森於鹿耳礁拍攝,遠處是廈門島。看慣了高樓林立的廈門,返樸歸真,別有一番感慨。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75年,鼓浪嶼錯落有致的屋舍,推門開窗,萬頃波濤盡收眼底,迎著陣陣濤聲送來的清新空氣,心曠神怡。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75年的田尾路附近,當時這一帶都是田地,因臨近港仔後海邊,故稱田尾路。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75年的鼓浪嶼,後來這塊地建起了番仔球埔,也就是現在的人民體育場。小編表示最近心事複雜,想回歸到百年前的鼓浪嶼去躲避世事,過著安靜無爭的生活。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鼓浪嶼升旗山,當時升旗山還未豎起旗杆,由於該山與廈門島的虎頭山隔海相對,形成龍虎守港之勢,又稱為龍頭山,因先人的誤導,許多人把龍頭山理解為日光巖。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雞母山下的田園風光,許多網友會問:為何當時廈門的山地都是光禿禿?小編認為當時大家對木材很大,不禁煮飯需要燒柴,而且廈門的大量漁船、建築都依賴木材製造,而廈門及鼓浪嶼又因海島,資源運輸不便,所以民眾只能就地取材,這種情況一直到60年代後才開始改善。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80年沒有堤岸的鼓浪嶼,位置在今天的海底世界、輪渡碼頭一帶。當時沒有野導,登岸後你只需盡情的徜徉就行,也不用考慮會踩到香蕉皮,不擔心被燒烤攤的煙燻著。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彷彿置身於歐洲郊外的鼓浪嶼,因有外國的保護傘,所以當時的鼓浪嶼治安很好。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升旗山的英國建築,前面的路當時叫馬君路,也就是現在是漳州路。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80年的日光巖,空曠的田園風光,樸素而洋氣,荷蘭領事館還置身於片菜地中。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80年從鼓浪嶼眺望廈門島,多麼舒心的一幕啊!沒有高樓的壓抑、浮躁的氣息、緊繃的節奏,這不是我們所憧憬的嗎?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西方人似乎對廈門並沒太多敵意,許多傳教士帶著虔誠踏上這片土地,開始自由傳教,興學辦醫,培養出一大批名人。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當我們跳開奶茶鋪、餡餅店、野導攤販時,再看看百年前的鼓浪嶼你似乎明白了它窒息的魅力。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小編認為這樣的密度最適宜居住,我們更向往百年前的鼓浪嶼,因為這一幕已不再擁有。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依然是1880年的鼓浪嶼,一片鄉野氣息,讓人嚮往!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日光巖下錯落有致的房子,沒有今天密集的巷子,自然也沒有迷失的感覺,卻是滿滿的生活味道。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當時,鼓浪嶼還是一個傳統的濱海農村,沒有浮華的外表。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沒有堤岸的海邊,邂逅最原始的海岸線。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山、海、別墅勾勒而成的畫卷,不禁感慨:天堂也不過如此!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懸崖上的匯豐公館,找個時間,循著歷史的印跡去感受它華美背後的滄桑吧!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95年的傳教士居所,推開窗就是碧波萬頃的大海,不遠處是大嶼島和海滄。如此愜意的生活,真讓人無法抗拒!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最早的日光巖寺,今天你想看到這一幕,說明你已花費60元門票了。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95年的鼓浪嶼協和禮拜堂一帶,遠處是隔海相望的廈門港,我完全能夠想象傳教士站在教堂門口眺望大船入港的情形。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95年的洋人墓地,多少傳教士為興學辦教,救世濟民,最終長眠於此。是他們讓廈門在百年前接受了先進的西方文化。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1895年拍攝的閩南女子學校。鼓浪嶼是中國現代教育的搖籃,自開埠以來,鼓浪嶼變成為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的實踐地,很早就對於婦女、兒童實行新式教育。

傳教士在鼓浪嶼開辦了20所不同的學校,包括“懷德幼稚園”、“毓德女中”、“英華書院”、“懷仁女中”、“閩南女子學校”、“鼓浪嶼養元小學”等,更是將中西方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培養了林語堂、林巧稚、馬約翰等一批近代名人。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日光巖上俯瞰港仔後、田尾路一帶,原始的海岸線和田地,京滬小清新的最愛。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20世紀初的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圖中是哪位妹紙坐在上面,望著入港的帆船,等待哥哥出海歸來?小編忽然也想坐在上面,感受迎面而來的天風海濤。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番仔球埔,中國近代足球的發源地。一群調皮的外國小朋友在歡樂的嬉戲,可以想象當時鼓浪嶼的生活氣息。當時,番仔球埔是不讓華人使用的,雖然沒有懸掛什麼“華人不得入內”的牌子,卻總讓人聯想起上海外灘公園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隔著番仔球埔的便是出鏡率很高的興賢宮,當時,人們時常能看見有趣的畫面:洋人在裡面奔跑,和它隔著中華路對望的興賢宮則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洋人不能理解對面廟裡中國人在煙火繚繞中祈求安康,而中國人則笑話對面球埔里洋人追著小球亂跑,兩種不同的文明各自演繹著對生命的理解。

100多年前的廈門鼓浪嶼長啥樣?

我一直有個自私的想法:希望鼓浪嶼倒退100年,回到最初模樣。沒有喧囂和浮躁,彷彿進入了與世隔絕的歐洲小鎮,這才是我想要的鼓浪嶼。

更多廈門資訊請關注:呂嶺路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