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簡稱閩,爲何又稱爲八閩?

福建歷史上最多有十個府,為什麼卻被稱為八閩大地?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別稱,山東是齊魯大地,河北是燕趙大地,福建則被稱為八閩大地。福建省的簡稱是閩,但為什麼要稱為“八閩”,難道福建的歷史上有八個閩國?

福建簡稱閩,為何又稱為八閩?

有一種說法,認為福建的八閩大姓,代表著從北方戰亂地區逃到福建的八個姓氏,即林姓、陳姓、黃姓、邱姓、何姓、胡姓、詹姓、鄭姓。這八個姓氏在福建落地生根,做出過很多不凡的事蹟,所以人們就把福建稱為八閩。

但是,更為流行的說法,則是和福建歷史上行政區劃的數量有關。唐朝前期,福建隸屬於江南東道,境內有五個州,沿海從北到南分別是:福州、泉州、漳州。內地從北到南是建州、汀州。唐憲宗時,福建單獨設福建觀察使,轄下也是這五個州。

福建簡稱閩,為何又稱為八閩?

五代的南唐滅掉閩國以後,從建州劃出劍州。但劍州和建州同名,很容易弄混,就給劍州頭上扣一個“南”字。到了北宋,福建變成了六個州,但同時又增加了兩個軍,就是位於現在莆田的興化軍,位於西北方向的邵武軍。

到了南宋,建州升為建寧府,相當於副省級城市。不過呢,福建行政區劃的數量還是8個。元朝不喜歡南宋的這府那州,還有什麼軍,全部改稱為“路”。元朝的路,就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福建八路:福州路、興化路、泉州路、漳州路、建寧路(建州)、延平路(南劍州)、邵武路、汀州路。

福建簡稱閩,為何又稱為八閩?

明朝喜歡“標新立異”。福建八個行政單位硬給增加一個,從福州劃出福寧州,也就是現在寧德市的管轄範圍。清朝玩的更嗨,又增加了龍巖州和永春州。福建的行政單位變成了11個。但州的級別比府要低,一般算“幾閩”的時候,是不包括州的。清雍正以後,福建其實有10個府,福寧州升為府,再加上另外一個府,所以也稱福建為“十閩”,但這種叫法流傳並不廣。

福建簡稱閩,為何又稱為八閩?

由於宋朝的影響力大,明朝9個(含福寧州)、清朝12個(含龍巖州、永春州),但人們印象深刻的,還是宋朝的那8個。福建自古就簡稱閩,又有8個“府級”行政單位,久而久之,福建就被稱為八閩大地了。“八閩”還是有些區別的,比如在明朝,建寧府、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被稱為上四府,福州府、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被稱為下四府。加一起,正好8個。

八閩大地就這樣流傳開了。但是,在宋太宗趙光義之前,福建還不是“八閩”,而是“七閩”。而且七閩的叫法早在周朝時就有了,你翻開《周禮》,裡面就有“七閩”的記載,但這個“七”不是行政區劃,而是七個在福建繁衍生息的古老部族。

福建簡稱閩,為何又稱為八閩?

在北宋時,雖然福建已有8個行政單位,但當時的人還是習慣於把福建稱為“七閩”。你穿越到北宋,對蘇東坡說福建也稱為八閩,蘇東坡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到了南宋,“七閩”的叫法才逐漸被“八閩”取代。明清兩朝基本上都把福建稱為“八閩”了。

福建簡稱閩,為何又稱為八閩?

現在的福建省,共有9個地級市(包括1個副省級城市):福州、寧德、南平、三明、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廈門(副省級)。但是福建省知名度最大的城市——廈門,成立時間反而最晚。公元1843年,廈門才出現,民國的時候,廈門才被列為福建的省轄市。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福建稱為八閩大地。

“八閩”的影響力大,人們也就約定俗成了。不能再跟著福建有多少個“府級”行政單位叫了。剛叫幾年“八閩”,再改叫“九閩”,過兩年再改叫“十閩”、“十一閩”,非繞糊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