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羣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最近關於上海某小學家委會選舉一事,在網絡上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廣泛討論。

事情的起因也就是有網友貼出截圖,稱上海某小學家長在微信群裡上傳簡歷,參與競選家委會成員。其中不少爸媽都是名校畢業,或在名企工作,或是海外留學歸來,網友看後普遍被嚇到了。

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群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群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群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看了這些家長的履歷,網友們紛紛表示,感覺這是在競選CEO。

這些競選的父母分別來自國外名校,密歇根、哈佛、耶魯、復旦……隨隨便便就是個PHD,就職於摩根斯坦利、央行外管局、私募基金……還有家長,可以隨便出手就能搞砸茅臺的股票……

而這所小學,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小學,為民辦學校;這所小學16年幼升小錄取率200/1800,錄取率僅為11%;小學畢業有接近一半比例可以直升自家上外附中浦東分校初中部,總之算是相當不錯的學校。

所以這些父母的背景和履歷在本校的範圍來看,不過是正常而普通的中年階層,而就是這樣的小範圍內普通的父母,就已經甩開了中國範圍內大概70%以上的家庭了。

自然也難怪網友們會覺得這些父母在曬成就,而看到這樣一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以稱作為精英的父母,都在為了一個家委會競選努力又拼命。

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群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因此很多網友也調侃,如果是一個普通國內本科畢業,沒有頭銜的父母,是不是連家長群的參與資格都沒有了?

焦慮讓父母比孩子更拼命

中年危機、中年焦慮、階級固化等詞語出現以後,確實讓大多數的父母有些恐慌。

所以我們看到幾個月前,成都有生意人出身的高級小區業主,試圖聯合周邊幾個高收入小區的家長,把另兩個便宜小區的孩子從他們劃片的牛校中踢出去,為了保證自家孩子學習環境的優質性。

還公然放話說:“你連買學區房的財力底氣都沒有,也就不要指望通過劃片給娃兒帶來良好的教育。不僅收入負擔不起全職太太,還三天兩頭加班,娃兒跟留守兒童差不多,怎麼可能受到最好的家庭教育?不要去爭取不屬於你的東西,反而累,為國家培養下一代吃苦耐勞、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民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群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父母們很焦慮,焦慮是看到社會在快速發展,也在快速淘汰,所以很努力的想要憑藉著自己的打拼為孩子爭得更多的可能。

於是我們看到,無論我們接受還是不接受,教育分層這個東西已經在中國出現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這個事情上拼起來,當父母的都沒有懈怠的。

三萬的興趣班、五萬的暑期歐洲遊學、上千萬的學區房……私立學校動輒幾十萬起的學費,再加上馬術、游泳、鋼琴、繪畫等等專項培養,只要能對孩子好的就用,能比別家好的就一定不能差。

好的私立學校也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念,面試孩子之前,要先面試家長,家長面試通過了才輪到考娃,淘汰率比高考還高。給孩子上游泳課的教練都是國家女隊退下來的世界冠軍,5歲的孩子英語流利得彷彿是母語。

其實,這並不算什麼奇怪的。因為社會差距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以前大環境更多的還是溫飽線的掙扎,小圈子和大眾的差距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如今這個時代,信息的爆炸,媒體傳播的迅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加上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今天,社會財富增加,大量的中產階級出現,讓以前的小圈子擴大。

越來越多的父母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猛然意識到,原來教育也還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無論起點在哪兒,本質都是育人

社會經濟發展至今,任何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手段都應該稱作為進步。

所以對於三萬的興趣班、五萬的暑期歐洲遊學、上馬術、游泳、鋼琴、繪畫這些,也不是說抱有牴觸或者偏見的態度,這些東西,如果能夠給孩子,的確會給這些孩子帶來完全不同的眼界和起點。

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群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但是教育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是和金錢有關的東西,還在於家庭文化的傳承以及孩子本身的靈性,隨著社會發展和思想的開放,我們做了很多努力,都在逐漸向保留孩子的天性,給予孩子選擇和自由,能夠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個方向上靠近。

尤其是在社會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的今天,也許今天我們擠破腦袋為孩子拼來的東西,物質也好,地位也罷,終不能長久,你可能辛苦為孩子謀來的職位,在未來20年已經被人工智能取代。

所以,真正需要父母們不懈努力的,大概是如何讓孩子永遠保持一顆對人生的好奇心以及不斷探索世界的能力。

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群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誠然,眼界、學識、社會圈子、人脈資源確實是教育的加分項,但是這並不該成為人生的決定權。在如今這個社會細分的程度,甚至未來可能更加細分的程度,堅持對自己的信任,堅守自己的選擇,擁有社會踐行的能力,都可能在某一個領域獲得自己的成功。

就像我們在15年前,怎麼也不能想象打遊戲也能成為專業競技,而這個競技下的職業選手,可能就是我們曾經口中的“玩物喪志”。

國內本科畢業,沒有500強頭銜,連孩子家長群都沒資格參加了嗎?

學校的教育是專業知識的積累,是教育的其中一環。

比父母拼勁全力掙來的頭銜,物質環境,學區房,名校這些等等加分項比起來,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自信、專注、堅韌的完整人格,發現和挖掘他的天性,以身作則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些,才是父母更重要的責任和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